胡和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ICD:心源性猝死患者重生的保护神

发表者:胡和生 人已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近9成猝死原因是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其中室速、室颤占到82%。转复恶性心律失常时间越早,病人存活可能性越大,每延长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大量猝死病例研究,即使在发达国家,仅有5%患者能及时得到抢救,95%患者的到抢救前,已失去转复转复时机而不幸去世。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防治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综合治疗方式均不能很好地降低患者的死亡事件。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问世为心源性猝死防治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开辟了心源性猝死治疗的新纪元。它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室速这两种最常见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并释放电击能量除颤。这相当于随身带了一名医生,全天候监护患者,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就迅速给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抢救的成功率几乎达100%。所以说,植入ICD是目前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心源性猝死患者重生的保护神。

前美国副总统切尼,2001年因心源性猝死而植入ICD,之后重新步入政坛,叱咤风云。然而不少人却没能如此幸运,他们都来不及植入ICD而悄然离世,著名演员侯耀文、马季、高秀敏等也未能幸免。对于正在心内二科住院的患者温某而言,他无疑是开展该项技术的受益者,此前温某2次因恶性心律失常发作被幸运地及时除颤抢救成功。但他合并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仍随时存在猝死的可能,是ICD二级预防植入的I类适应症。数日前,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由山东省心血管病专业泰山学者闫素华教授及心内二科陈明友主任医师等组成的手术团队仅用约1小时的时间就为患者成功地植入ICD,术后诱发出室颤后ICD成功识别并低能量放电成功复律,提示ICD植入成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不日将康复出院。

据泰山学者闫素华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对心源性猝死缺乏足够重视。这一方面表现在社区预防没有开展,现场急救缺乏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高危人群,其中包括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有心梗病史,合并心肌增厚、出现过不明原因昏厥的人,以及扩张性心肌病等患者。我国与欧美国家需要安装ICD的人数基本一致,但实际安装的人非常少,主要原因就是对心源性猝死不了解不重视,或对安装植入装置存在顾虑,这给国内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埋下了隐患。其实植入方法基本等同于一般永久起搏器,只需经静脉植入导线,将ICD脉冲发生器埋于左胸前的皮下或胸大肌下即可。手术过程一般需要1~2个小时,手术在局麻下进行,病人是保持清醒的,但为验证ICD除颤效果,术中诱发室颤以测试除颤阈值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是要采用全麻的。ICD借助与心内膜接触的导线感知心脏电信号,时刻监测心脏节律,并可在必要时释放电刺激帮助心脏跳动,以及在需要时释放较高能量电击来治疗异常的快速心跳,及时恢复心脏节律,达到自动心脏复苏目的,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是胡和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