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过敏原的检测意义
发表者:江晓东 4518人已读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应原(过敏原)引起的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结果导致组织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过敏性疾病以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受累为最常见。广义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所有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但狭义上的变态反应,常指由IgE介导的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
最常见的过敏源的检测手段有IgE、IgG和特异性IgE三种,那么他们之间有何区别?患儿该如何选择呢?
总IgE检测是判定机体过敏体质的一种检测手段,是过敏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它增高,表明患者正处于过敏状态。但是,IgE升高还有可能由于其他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例如:呼吸性疾病、寄生虫、肿瘤等等。因此,总IgE并不是判断过敏源和过敏程度的最可靠的依据。而特异性IgE能准确筛查出引起疾病的变应原,是过敏性疾病最特异性的诊断,简单来说,特异性IgE能准确检测每一项过敏源的数值,例如鸡蛋过敏,就检查鸡蛋的IgE数值有多高,这对于临床治疗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只能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
那么,IgE和IgG又有何区别呢?
引起过敏反应通常会有两个途径:IgE和IgG。人体接触到的物质,90%会通过IgE的途径发生,10%是通过IgG的途径发生,IgE的途径是全世界公认并比较确定的一个认知,IgG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在业界还是有争议的,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可以作为临床的参考,也有人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
食物不耐受:临床证明许多慢性疾病都与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检查也是唯一针对食物过敏的迟发反应(IgG)检测手段。腹泻、口腔溃疡、荨麻疹、痤疮、偏头痛、易疲劳、忧郁、气喘、睡眠障碍、磨牙等慢性症状,如查不出病因,都应做食物不耐受检测,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变态反应通常分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4型。其中,细胞毒型及免疫复合物型也可以通过补体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临床出现类似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表现,但是没有过敏原特异性IgE参与,血清可疑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值通常在正常范围。
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反应包括:①眼部:过敏性结膜炎;②鼻部:过敏性鼻炎;③气管、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④消化道:过敏性胃肠炎;⑤皮肤:特应性皮炎、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血管性水肿、变应性速发型接触性反应等;⑥严重全身反应:过敏症。这类患者特异性IgE水平检测值都比较高。
假性变态反应:是指临床表现类似速发型变态反应,但是患者血清中可疑过敏原特异性IgE阴性。这种情况是由于某些物质可以通过非变态反应性机制直接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引起与速发型变态反应类似的临床症状。这些不通过致敏而直接引起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物质称为组胺释放剂。已经知道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均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或含有使这些细胞脱颗粒的物质。自身抗体如,抗IgE抗体(IgG)、抗IgE受体抗体以及补体、神经肽、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物理因素,如光、热、冷、压力、振动都可以使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速发型变态反应症状,但此时过敏原检测则显示患者血清中可疑过敏原特异性IgE值正常。
本文是江晓东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6-06-08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