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拇外翻简介
发表者:李长吉 2603人已读
拇外翻是拇趾最常见的畸形,指拇趾向足外侧偏斜。临床上把拇外翻角大于15度的拇趾外翻都称做拇外翻。拇外翻并不一定产生症状,当拇外翻造成拇囊炎,或是更严重的造成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时,产生第一跖趾关节的疼痛。
拇外翻的病因
目前认为拇外翻最主要的病因是遗传因素,此外还有穿鞋,平足,第1跖骨过长或过短。
拇外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拇外翻于1871年由Carl Heuter提出的足部疾病[1],指足部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拇外翻是拇趾最多发的疾病,病理变化中最直观的变化之一是拇趾外翻,同时并发有第1跖骨的内收。此外,相关的前足改变还包括:第2、3跖骨头转移性跖骨痛,第2、3跖骨下痛性胼胝,外侧足趾骑跨畸形和锤状趾畸形等[2]。
拇外翻患者就诊的主诉通常是拇囊内侧疼痛,第1跖趾关节疼痛,跖骨痛,穿鞋困难,外侧足趾畸形和足部痛性胼胝。初期临床症状主要是第1跖趾关节内侧形成拇囊炎,关节囊内侧红肿、肿胀,形成滑囊炎造成疼痛。随着拇外翻病情加重,第2、3跖骨下形成胼胝,外侧跖骨痛,拇指外翻畸形更为加重,患者穿鞋困难,关节内出现疼痛。第2趾在拇趾上方骑跨,外侧足趾因拇趾挤压向外偏斜,部分患者外侧足趾锤状趾畸形,近趾间关节背侧形成痛性胼胝。拇外翻造成第1跖趾关节面互相不适合。多数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因为关节面对合不良,形成关节内应力异常,出现第1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活动受限,造成持续疼痛。X线表现有关节内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空洞形成等。年青的拇外翻患者可见到第1跖趾关节面倾斜,关节面与足的力线成角。拇外翻的角度过大,而第1、2跖骨间的夹角并不大。
临床查体可见足内侧第1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增生,形成红肿。部分患者有足弓塌陷。由于第1跖趾关节受力异常,第2、3跖骨下的压力增高,足外侧跖骨头下形成胼胝或痛性胼胝。部分患者外侧足趾伴发畸形,或是近趾间关节背侧痛性胼胝。多数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是大部分患者活动时诱发关节的疼痛。此外患者还可能并发第1跖楔关节松弛。
拇外翻的影像学表现有:第1跖骨内翻,拇趾远、近节趾骨外翻,拇趾旋前,足弓塌陷。X线测量通常可见第1、2跖骨间夹角增大,拇外翻角增大,籽骨脱位。此外相关的影像学表现还有跟骨倾斜角减小,第1跖趾关节突出度增加等等[1][2][3][9]。
拇外翻的诊断以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依据。
拇外翻的治疗
拇外翻的治疗方式多样,目前较为确切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对于松弛性的,畸形程度较轻的患者也采取保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确,治疗的有效性也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支持。保守治疗有四部分:穿宽松鞋,对症治疗,使用矫形支具和功能锻炼。常见的矫形支具有拇外翻顺趾垫,夜间矫形夹板等。
拇外翻的手术治疗以截骨矫形手术为主,治疗的目的是纠正拇趾外翻,切除第1跖骨内侧多余骨赘,纠正第1、2跖骨间夹角,稳定足内侧序列,第1趾关节功能重建,调整各跖骨头下的负重。我科45岁女性患者手术前后图片。
本文是李长吉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9-02-27 19:23
李大夫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