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2.7
在线服务满意度 暂无
在线问诊量 321
学术前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选读
发表者:李钢 376人已读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岁。 ⑵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1.4.2 40~49岁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1.4.3 50~69岁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1.4.4 70岁或以上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 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20~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 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彩超和乳腺X线检查之外, 还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 手段。 1.6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附录Ⅰ)。 ⑵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 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患者。 ⑶ 既往行胸部放疗。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 乳房重建的目的 女性因各种原因,特别是接受乳房恶性肿 瘤手术治疗后,可能造成乳房的缺失或乳房外 形的毁损。乳房重建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重塑 身体外形,使两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能够使 患者在穿上衣着后,自信地恢复正常的社会和 生活角色。 12.2 乳房重建的指征 乳房重建适合于因各种原因准备或已经接 受乳房切除的女性,或因为保乳手术导致乳房 明显变形的患者。 12.3 乳房重建的类型 根据重建的时间,乳房重建可以分为即刻 重建和延期重建两大类。乳房重建可以在全 乳切除的同时,在一次麻醉过程中完成,称为 即刻重建;也可以在全乳切除术后的数月或数 年后进行,称为延期重建,这一重建的时间往 往取决于患者。乳房重建的时机选择取决于很 多因素,只有充分考虑了两种重建手术的优缺 点,以及患者自身的诸多因素,才能确定最佳 的时间。 根据重建的材料,乳房重建可以分为自体 组织(皮瓣)重建、植入物重建以及联合两种材料 (如背阔肌联合植入物)的重建。 12.4 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⑴ 乳腺癌手术后的乳房重建应该由一支专 业的多学科团队完成,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 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治疗策略、体型、个 体及家属的要求、合并的疾病及有无吸烟史, 从而确定手术的安全切缘、乳房重建的最佳时 机和方法、手术与辅助治疗的顺序安排。任何 乳房重建手术不应该干扰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治 疗及其他综合治疗。 ⑵ 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可以使接受即刻 乳房重建后的乳房的美容效果得到极大的改 善。证据显示,与传统的全乳切除手术比较, 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不会增加局部和区域的肿 瘤复发风险。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保留乳头 乳晕复合体的全乳切除手术也受到关注,其有 助于提高乳房重建术后的患者满意度。 ⑶ 保乳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肿块广泛切 除或更大范围的区段/象限切除术,足够安全 的切缘距离意味着切除较大范围的正常乳腺组 织,有可能导致乳房局部腺体缺失,术后或放 疗后出现乳房变形、乳头乳晕复合体移位等乳 房外观的不满意。在不影响肿瘤局部治疗效果 的前提下,术前由肿瘤外科医生或整形外科医 生对乳房的缺损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准备, 术中采用肿瘤整形手术技术,运用容积移位或 容积置换技术,在缺损部位进行局部的充填; 可根据肿瘤部位、乳房大小和乳房下垂情况设 计相应的切口。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6-03-03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