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什么是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发表者:罗雪娇 1008人已读
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临床上主要针对痰菌阴性肺结核、支气管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等需进一步明确者)。病例分类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直接进行抗结核治疗。而对于疑似病例,即相关辅助检查无法确诊,病灶不典型,或者患者无法耐受创伤性检查,医生又高度怀疑结核病,这时候医生就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跟你说可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也就是经验性治疗。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如果经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至少一个月后,病灶有吸收好转,也可进一步证实结核病的诊断。当然,在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时,医生会权衡利弊,同时患者也需要理解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治疗效果,这可能会延误疾病的诊断,特别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比如引起过敏、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需要及时就诊,并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行后续治疗。
本文是罗雪娇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20-06-02 19:52
网上咨询罗雪娇大夫
罗雪娇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罗雪娇的咨询范围: 掌握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送出200个暖心 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