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疾病简介

发表者:张鹏 人已读

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继发性引起膀胱失神经支配,导致膀胱容量减低,储尿期压力上升导致双肾积水,排尿期排尿困难、尿失禁,严重者引起肾功能衰竭,易导致患者死亡。此病临床表现还包括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如(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括约肌痉挛、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根本原因在于神经系统损伤。此病多见于先天脊髓发育不良导致的脊髓栓系,如:脊膜膨出,骶裂等;脊髓肿瘤术后;脊髓损伤术后;也有少数病人病因不甚明了,但临床检查符合该病特点。检查多需要尿流动力学,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脊髓核磁等全面了解下尿路及脊髓状态。患者因为存在排尿困难,严重便秘尿失禁,大便失禁等现象,生活质量差,严重影响患者社会生活,且该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治疗效果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目前国内开展类似疾病治疗和研究的单位并不普及。

目前我们对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双肾积水的患者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必要时行双侧输尿管再植,术后辅助自家导尿。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膀胱低压、大容量储尿的特性,解决膀胱储尿期返流、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可能存在的狭窄,恢复肾功能,同时解决患者的严重便秘,但该手术不一定能解决术后排尿问题,有约2/3的患者术后仍需行自家清洁导尿以排空膀胱。因此手术前患者应明确了解此点。该手术术后患者的病情监控,膀胱扩大后容量、压力的评估、排尿模式的转换、肾功能的监测等对于患者的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所有的手术患者,均建立了完善的术后随访制度,全程跟踪,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实时的术后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几乎所有患者其肾功能均明显恢复,通过自家导尿方法,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绝大部分患者在严格遵循医嘱的情况下,都能够较长较好的存活,并且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女性患者,其未来的结婚生子成为可能。


本文是张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