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殿中_好大夫在线

医学科普

冻僵

发表者:罗殿中 人已读

【1、什么是冻僵?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冻僵?】

冻僵又称意外低体温,是寒冷环境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通常在暴露寒冷环境后6小时内发病。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进行自我调节,一方面使体表毛细血管收缩,使散失热量减少;一方面分泌激素刺激细胞代谢,动员肝糖原使体内热量的产生增加,以维持人的恒定体温。但如果人长时间于寒冷低温环境中,再加上饥饿疲劳,能量来源受限而消耗增加,就会使体温不断下降,全身新陈代谢机能受到抑制而发生全身性冻伤。冻僵患者体温越低,病死率越高。

【2、冻僵多发生于哪些情况下?】

①冷水或冰水淹溺。②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又无充分的保暖御寒措施。潮湿衣服和热能不足是常见诱因。③年老、体衰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低室温下也可发生。

【3、人处于低温度中,随着体温的下降,机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寒冷刺激脑前视区的皮温和深温受体,通过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同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肌肉张力和抖动来产生热量。但是所增加的热量都是有限的,仅比安静状态时增加40%~60%。寒冷使氧耗量和心搏出量增加,在5℃的环境中,氧耗量约增加3倍,心输出量增加95%。寒冷影响意识和思维活动,降低对外界的反应性和工作能力。当寒冷继续存在,使体温下降到35℃以下称低温。低温影响脑和心脏功能,并妨碍葡萄糖等能量代谢。体温在26~33℃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减慢和心律失常;17~26℃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使肌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失热,进一步引起体温下降。倘若低温为时较短,体温回升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可以恢复。如果低温持续数小时,神经和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其功能亦难以恢复,解冻后血管腔内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

【4、同样的温度下,哪些人容易冻僵?】

同样温度下老人和小孩最容易冻僵,老人、婴儿、体质极度衰弱者和慢性心血管病,脑垂体和甲状腺机能减退、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偶尔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亦可发生冻僵。饥饿、疲劳、酒后等更易诱发本病。

【5、冻僵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1、轻度冻僵患者, 表现疲乏、健忘、明显肌肉震颤、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多尿和逐渐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2、中度冻僵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语言障碍、行为异常、运动失调或昏睡。体温在30℃时,寒战消失、神志丧失、瞳孔扩大、心动过缓,心电图显示PR、QRS 综合波和QT间期延长。

3、严重者出现少尿、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呼吸减慢;心电图表现心房扑动或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和特征性的J波(是由心电图上QRS波终末转折处与ST段起始相交的J点升高和嗣后相应的ST段偏移所组成,形态上象QRS尾部的δ波或象QRS终末的第二个R波)。28℃时,常发生心室颤动。24℃时出现僵死样面容。体温≤20℃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青紫、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瞳孔固定散大、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心电图或脑电图显示等电位线。

【6、为什么寒冷的天气,人容易冻僵?】

寒冷的天气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比补充热量快得多,当人体受寒冷侵袭,引起血脉凝滞、皮肤肌肉损伤,进而全身受损:感觉麻木,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休克,则引起冻僵。

人体散热的方式有:①对流,如冷空气通过对流把身体的热量带走;②传导,如坐在冰冷的地面或金属上,或穿潮湿衣服,经过一段时间,身体的热量被传导到较冷的表面;③辐射,热量从裸露的皮肤,特别是头皮,以辐射散热或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7、多少温度下,容易导致冻僵?】

(-5 ℃以下 )

【8、冻僵和冻伤有什么区别吗?】

冻僵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所导致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冻伤是局部温度过低,致使局部血管先收缩、后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内血液浓缩和血管壁损害,形成血栓以致引起组织坏死。病变可仅限于皮肤或累及深部组织,包括肌肉和骨骼。以四肢和面部多见的局部组织损伤。根据损害程度冻伤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9、冻僵有没有像烧伤那样的分等级?】

根据冻僵时的体温将患者分三类:

①轻度冻僵(体温35-32℃):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和散热、增加基础代谢。同时,寒冷时肌张力增加、寒战产生热量。

②中度冻僵 (32-28℃):此时体温调节机制衰竭,寒战终止,代谢明显减慢,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体温每降低1℃,脑血流减少7%,代谢速度减低约6%.体温低于30℃时,窦房结起搏频率减低引起心动过缓,膜岛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发生膜岛素抵抗。

③严重冻僵(<28℃):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热储备机制丧失,基础代谢率下降 50% ,跨膜静息电位降低,室颤阔下降;体温24℃以下时,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体温<20℃时,心脏停搏、呼吸停止,无脑电活动。

【10、心跳停止或有心室颤动的患者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凡遇全身冻僵者,如心跳停止或有心室颤动时,应立即心肺复苏:

现场急救:首先,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将患者头后仰,提高颏部,寻找和清除口腔异物(包括假牙)。立即尝试捶击复律。方法是: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行心脏按压。经现场急救无效时,应迅速送医院救治。在运送途中,要始终注意病人保暖。

院内急救:如果存在室速或室颤,应立即除颤,在所有急救处都应该有体外除颤仪,急救人员允许使用1次360J电除颤,除颤后无需判定、继续心脏按压2分钟判定。

【11、还有意识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保温、复温,是冻僵救治的关键措施:应尽快使冻僵的伤员脱离寒冷环境,快速融化复温,在数小时内使中心体温迅速回升度过冻僵状态。搬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后引起骨折。脱去潮湿衣服,用毛毯或棉被包裹身体。对于频率极快的心动过速,如患者仍处清醒状态,嘱患者用力咳嗽,通过提高胸内压,可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称为咳嗽复律。当病人出现寒战或恢复知觉时,或冻伤肢体的指甲或皮肤出现潮红时,即应停止加温,用软毛巾擦干其身体或其肢体,再用厚棉被包裹,使病人保持在温暖的环境中,待其体温自然回升。对年老、年幼及体弱者,可将伤员用棉被包裹,睡在20~25℃的温室中,使体温每小时约上升0.6~1℃,直至正常。

【12、急救后应该如何进行进一步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一般处理:神志清楚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及50%葡萄糖溶液50ml.反应迟钝者,应保持气道通畅。静脉输注40-42℃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300-500ml,液体输注总量为20ml/ kg,同时给予纳洛酮和维生素B1。

2. 复温:患者体温在32~35℃时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逐渐自行复温。体温<31℃时,应加用热风或用44℃热水袋温暖全身。更积极的方法是将患者浸泡于40~44℃或稍低温度的水浴中使其缓慢复温。心跳停止或有心室颤动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或除颤。一般忌用盐酸肾上腺素,以避免发生心室颤动。体温<12℃时,复温后肢体有红、肿、痛,神经和肌肉的功能需要数周或数月后才能恢复,理疗可缩短恢复期。

3. 支持措施:开放气道,酌情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低体温患者通常处于脱水状态,复温后可能发生血容量减少和低血糖,应注意纠正;监测心脏功能,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进行动脉血气监测,测定值应进行体温校正;放置导尿管,观察尿量,监测肾功能;放置鼻胃管,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4. 并发症处理:冻僵使保护性咳嗽反射丧失,能诱发支气管粘液溢 ,导致肺不张、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和复温后肺水肿。出现上述并发症应进行相应处理。体温低于28℃时出现心律失常,应先进行复温,然后再行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否则无效。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在复温期间或24小时内可自行转复。

5.身体复温后,可立即在冻伤处涂些呋喃西林霜剂或呋喃西林可的松霜剂等药膏,每日1~2 次;也可用辣椒秆、茄子秆煮水洗患处,每天2~3 次,每次半小时,洗后擦干再涂药膏,常可促使冻伤区的组织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6.受冻的肢体应稍抬高,以利水肿早消。对受冻肢体的后遗症,如肌肉痉挛、关节强直等,应尽早采用热敷、理疗等疗法,并结合自动与被动运动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13、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有条件首选部分旁路的体外血液加温,积极体内复温,因为它可在核心体温逐渐升高时确保足够的氧供和通气。注意复温后防止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及室颤,可早期输液,纠正脱水及血气、酸碱平衡,并控制感染。

【14、不同程度的冻僵,治疗时有区别吗?】

不同程度的冻僵,治疗时有区别:首先复温方法不同;其次因冻僵的程度不同导致的并发症亦不同,治疗同样不同。具体治疗前面已谈到不再重复。

【15、冻僵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哪些损伤?】

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为机体代偿和机能衰竭两个阶段。

(1)机能代偿阶段

主要表观在人体受冻之初,一方面用增强机体代谢,产热量增加,用以维持机体的中心温度,放心跳如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肌肉收缩,出现寒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毛孔关闭,停止排汗,以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四肢皮肤温度逐渐降低,皮肤发凉,苍白,尔后中心体温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3℃时寒战停止,固肌肉内糖原缺乏,肌肉活动减少。关节和肌肉发硬,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0℃时.知觉迟钝.昏迷,进入衰竭期。

(2)衰竭阶段

由于体内能源贮备耗尽,体温将继续下降,机体各个系统都由代偿期进入衰竭期。

a. 神经系统:由于体温的不断下降,则逐渐出现疼痛性发冷,知觉迟钝至痛觉丧失.意识模糊、意识丧失至深昏迷,逐渐呈假死状态,最后死亡。

b. 循环系统:由于体液由血管内移至组织间,血液浓缩,浓度增加,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下降,出现传导阻滞甚至心室纤颤等。

c. 呼吸系统:随着体温下降,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变浅,变慢,以至呼吸心跳停止。

d. 泌尿系统:由于肾血管痉挛,肾小球滤过压下降,如持续过久,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16、冻僵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导致哪些后果?】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进行自我调节,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一方面使体表毛细血管收缩,使散失的热量减少;一方面分泌激素刺激细胞代谢,动员肝糖原使体内热量的产生增加,以维持人的恒定体温。但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寒冷低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不能维持人的恒定体温,就会使体温不断下降,全身新陈代谢机能受到抑制而发生冻僵。如果得不到救治,伤员起初表现面色苍白、打寒战,继而感觉疲乏,打瞌睡,呼吸心跳变慢,反射迟钝,血压下降,体温逐渐降低,出现幻觉,危及生命。

【17、冻僵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如何处理并发症?】

长时间严重低体温会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应激性溃疡、膜腺坏死、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感染及脑水肿等等并发症。

【18、冻僵后能不能迅速用热水或者火来使患者升温呢?】

冻僵后不能迅速用热水或者火来使患者升温:皮肤遇到冷,表面血管首先开始收缩起来,这样可防止身体里的热气散失。如果几分钟以后恢复温暖,血管又逐渐舒张开来,并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继续冷下去,不但表面的血管继续收缩,而且深层的血管也开始收缩,因为收缩时间过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结果血液流通不畅,皮跃发白,手会发冷发麻。这个时候如果马上把手放在火上烤一烤,或热水里烫一烫,结果表面血管又舒张开来,而深层血管仍然处在痉挛状态,血液流通仍然不畅,就会有胀疼的感觉。如果继续烤下去或烫下去,血管继续扩张,血液不断向这个地方集中,但是回流不畅。结果皮肤颜色先由白转红,再由红变紫。换句话说,由充血现象变成阻血现象。因为血液回流不畅,组织缺氧,同时废气如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去,最后皮肤可能会溃破。

【19、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雪地了,某人冻僵了,别人会拿雪在病人身上揉搓,这样处理有科学依据吗?能起到急救的效果吗?】

没有科学依据,不可用冷水浸泡或用雪搓,否则会散发更多的体热加重冻伤。

【20、冻僵患者治疗后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冻僵患者治疗后在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温度低,湿度高,风速大的场所或地域暴露时间过长。只要预防得当就不会再犯。即将进入寒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可以听天气预报,注意温度、湿度、风速等。注意保暖防寒,衣着应保暖不透风,松紧适度,鞋袜不要过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还应避免潮湿,肢体不要长时间不运动,暴露的皮肤擦涂防护品,油脂类,特别是洗脸洗手后不要马上到室外,应该擦干后涂抹防寒油脂后再到室外去。注意避免饥饿、疲劳、紧张等,天冷注意补充热量。

【21、冻僵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能否完全恢复?还会有后遗症吗?如何处理后遗症?】

冻僵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能否完全恢复?是否有后遗症?主要与冻僵的程度相关:轻度冻僵经复温后身体可康复不留后遗症;中重度冻僵会残留受冻肢体的后遗症(如肌肉痉挛、关节强直等),应尽早采用热敷、理疗、按摩等疗法,并结合自动与被动运动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22、那么处于低温度环境中的人,应该如何避免冻僵呢?】

处于低温度环境中的人,预防冻僵主要是保暖御寒措施得当,在寒冷环境中逗留和工作时间不可过久(-5℃以下、不超过6小时),体温不能<35℃。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打寒战,感觉疲乏,打瞌睡,反射迟钝,出现幻觉等表现;立即脱离环境就医。

本文是罗殿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