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治疗的三大误区
摘要:很多患者、家属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认为药物治疗相对手术治疗对身体伤害小,更安全、有效也经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其实这是一个心律失常的治疗误区。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它可独立成病也可以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心律失常有良性和非良性两种,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出现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时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避免进入三大误区。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雅君
误区一,能吃药就绝不手术治疗
很多患者、家属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认为药物治疗相对手术治疗对身体伤害小,更安全、有效也经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其实这是错误的,药物治疗虽然简便,但是需长期坚持,是药三分毒,长此以往身体会产生耐药性,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大,而且往往治标不治本,效果也不明显,还有近三成的人用药无效果。而心律失常手术治疗的方式常用微创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用范围广、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典型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等基本上可以根治,八成的阵发性房颤、五六成的持续性房颤,都可以通过此方法治愈,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治疗成功率也比较可观。
误区二,手术是“最后选择”
很多人患了心律失常,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时才最后选择手术。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手术是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其实这要看具体病情情况,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功效,但对致命性心律失常则是很耽误病情的,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拖延还会造成心脏扩大、心肌病、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三,手术肯定比药贵
很多人拖着不接受手术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觉得手术肯定比药贵,药物治疗更经济。这就有失长远考虑了。人们只看到一次性投入少,但是忽略了药物治疗长期“积少成多”,未闭会比手术便宜,而且效果还无法预估。
本文是张雅君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