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室性心律失常该如何用药治疗?
发表者:张雅君 629人已读
室性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心律失常类型,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因此,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应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药物以降低猝死的风险。
那么,对于患者而言,应如何使用药物呢?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功能性室早选择药物
功能性室早预后较好,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若是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则应考虑药物治疗。而对于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如室早频发,那么即使无症状也需要治疗,且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患者,如果左室功能受损,则应给予治疗。这是因为当左室功能受损时,即使存在明显的疤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左室功能。
2、室性心动过速药物选择
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达龙、利多卡因(二线药物)、胺碘酮等都是治疗室速的 药物。对于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胺碘酮,这是因为其具有多重抗心律失常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拮抗交感神经和弱β受体阻滞剂作用,可稳定或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3、特发性持续性室速治疗
如果出现特发性持续性室速等情况,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药物,但其疗效一般,而副作用较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疗效更好,但是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和较大的副作用。
4、室颤及室速的药物应用
对于特发性室颤、Brugada 综合征、短QT 综合征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奎尼丁效果较好,因其可有效预防多形性室速及室颤的复发。如果出现室颤或无脉搏的室速等情况,选择电除颤复律是毋庸置疑的,肾上腺素及 CPR 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此时应选择胺碘酮,利多卡因也可使用。若为扭转型室速,还可考虑使用镁剂。
由上来看,对于患者而言,应根据病因、病症的不同而去做药物选择,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药物治疗,可以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早日康复。
本文是张雅君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9-03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