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郭喜军主诊)
发表者:郭喜军 7494人已读
慢性浅表性胃炎(郭喜军主诊)
贺某某,男,56岁,工人,石家庄市人。患者胃脘疼痛1年,加重伴胃脘胀满10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此乃湿热壅滞脾胃之胃脘痛。治当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故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之。本案乃典型之湿热壅滞脾胃之证,治以“通降”为主,收效显著。
患者胃脘疼痛1年,加重伴胃脘胀满10天。患者1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疼痛,服用胃康灵等药治疗,略显好转。10天前因饮食失节,胃脘疼痛加重,伴见胃脘胀满,遂来诊。
初诊(2009年7月7日):证见胃脘疼痛,伴见胃脘胀满,时有暖气,口干口苦。察其食欲不振,大便干结,2~3天1次。诊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检阅室验室报告: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常规及心电图未见异常。此乃湿热壅滞脾胃之胃脘痛。治当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拟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之。
处方:
苏梗12g、香附12g、陈皮12g,砂仁6g,黄芩10g,黄连10g、大黄6g,枳壳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2g、神曲10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14日):服药后患者胃脘疼痛及胃脘胀满减轻,偶有暖气、口干。察其食欲好转,二便调和。诊其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此乃脾胃湿热势减,当继续以前法治之,然患者二便已调,当减方中峻下之药,故上方大黄减为3g。
处方:
苏梗12g、香附12g、陈皮12g,砂仁6g,黄芩10g,黄连10g、大黄3g,枳壳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2g、神曲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7月24日):患者诸症消失,食欲正常,二便调和。诊其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此乃脾胃湿热大减,当继续以前法治之,更减方中之峻药大黄,防其过于苦寒伤胃。
处方:
苏梗12g、香附12g、陈皮12g,砂仁6g,黄芩10g,黄连10g、枳壳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2g、神曲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8月4日):患者诸症未再发作,食欲正常,二便调和。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此脾胃湿热已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疾病已愈也。
按:中医认为胃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凡饮食失宜,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或冷热不匀等,皆可引发慢性胃炎或使原病进一步加重。胃性喜润恶燥,故辛过度饮食辣酒食、肥甘滋腻之品,均可生热化燥伤胃而引发或加重慢性胃炎,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本案因于饮食失节,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水谷失运,化生湿热,湿热中阻致胃失和降,诸症由生。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清浊才不会相干为病。治疗上,以枳实导滞丸加减治之,方中大黄、枳壳攻下消积;黄连、黄芩,燥湿清热;苏梗、香附理气宽中、止痛;陈皮、砂仁化湿和胃;大腹皮、莱菔子下气宽中、消食除胀;神曲消食和胃。诸药合用使气机调畅,湿热得除,而诸症自愈。治疗上体现出胃病治疗以“通降”为本的特点。
发表于:2012-09-21 19:10
网上咨询郭喜军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