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小疖子,大危害——记一例椎管内脓肿诊疗体会
发表者:韩芸峰 6590人已读
提到“疖子”大家都不陌生,想必我们都有罹患“疖子”的病史。从医学专业解释:疖是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疖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面、颈以及背、腋、腹股沟、小腿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最初,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
多数“疖子”数天后会自愈,所以好多患者朋友们都不把这么一个小病当回事儿。但是,如果“疖子”长在了一些特殊部位就要当心了,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张先生今年34岁,是一个挺壮实的汉子,身体硬朗,很少生病。2016年9月23日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前1个月其腰骶部皮肤出现一个“疖子”,范围逐渐增大、红肿疼痛明显,逐渐化脓形成一个脓包,自己未当回事,自己按照土方法用针挑破后挤出了很多脓液,没有正规消毒和包扎。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腰痛,程度十分剧烈,晚上睡眠都受影响,弯腰活动更加剧烈。自行到当地小诊所行腰部按摩后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进行性加重,大约5天左右就不能行走、感觉消失、无法解小便。
当时转入我科后查体:腰骶部皮肤红肿破溃。双侧L1平面以下针刺觉及痛觉消失,深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保留尿管状态。双下肢深浅反射未引出。
患者腰骶部皮肤“疖子”感染
术前MRI提示硬脊膜脓肿
为抢救患者神经功能,我们争分夺秒准备手术。急诊行局部椎板切除减压,术中发现椎管硬脊膜外大量黄白色脓液,清除脓液,大量双氧水、稀碘伏、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和浸泡,并留置两根引流管对冲引流。
术中发现硬脊膜外黄白色脓液
术后患者继续住院治疗,术中取得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敏感。术后一直使用敏感抗生素3周继续抗感染。术后前4天每天通过引流管行伤口冲洗和引流,庆幸的是患者伤口未感染和化脓,顺利愈合。不幸的是,患者术后双下肢神经功能恢复非常缓慢,术后3周才逐渐能活动踇趾,并且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形成,不得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但扔面临肺栓塞风险。
最终,患者于术后4周时能在床上活动下肢,但仍不能下地站立和行走,遂继续到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衷心希望他早日站起来。
总结 小小“疖子”却导致一个七尺汉子瘫痪,教训太深刻,希望这样的不幸不再发生。
我们应该铭记:小病不要拖,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请适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和医生作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相互信任和理解方能战胜病魔!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搜索微信订阅号
“北医三院脊髓脊柱外科沙龙”或“bysysjwk”
本文系韩芸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韩芸峰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6-11-20 19:56
网上咨询韩芸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