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高血压的治疗与误区
发表者:韩志义 416人已读
本期内容主要包括:1.高血压的诊断; 2.高血压的鉴别诊断;3.高血压治疗; 4;高血压相关误区。由此向各位读者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
高血压的诊断及规范:
高血压是指非同日两次或两次以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计的选择:水银血压计及臂式电子血压计。
注意测血压规范:测量血压前需要静息5-10分钟。避免兴奋性物质的使用(茶、酒精等)。
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分级根据血压决定: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 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危险分层是根据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分级及是否有高血压的并发症进行分级。
高血压并发症:
①心脏:高血压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
②脑:出血性脑卒中和或缺血性脑卒中;
③血管: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变;
④肾脏病变;
⑤眼底病变。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1.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由慢性肾炎、肾血管病变、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及呼吸睡眠综合征引起的血压升高;
2.白大衣高血压:由于见到医护人员感到紧张,引起的血压升高;
3.焦虑症(惊恐发作),导致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
1.健康教育:戒烟,低脂低盐饮食,心态平和;
2.药物治疗:医生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兼具有效性,经济性及便利性原则;
3.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1.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不重视健康宣教,控烟力度薄弱;
2.一些医生担心低血压副作用,而忽视高血压终生治疗的获益,甚至认为口服降压药物后监测血压正常就停药;
3.首诊医生应重视血压的测量,减少高血压漏诊。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测血压。有下列情况者必须测血压:①头昏和或头痛者;②有糖尿病者等。
4.高血压诊断中,需要重视双上肢及双下肢血压监测及对比;
5.重视患者血压与心率,同时注意有无焦虑症导致血压高。
本文是韩志义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6-10-03 08:27
网上咨询韩志义大夫
韩志义的咨询范围: 肺癌及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肺大泡微创治疗;纵膈肿瘤、胸腺肿瘤微创治疗;食管癌诊断及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微创治疗;纵膈淋巴结活检,胸膜活检,晚期肿瘤恶性胸腔积液的微创治疗;胸壁、胸膜、纵膈肿瘤的微创治疗等。 腋下隐蔽单孔法多汗症,手汗症的微创治疗等。 擅长食管裂孔疝,返流性食管炎引起的顽固性哮喘的外科治疗。 (1)肺部疾病:肺癌(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小细胞癌,肺转移性肿瘤等);肺部良性肿块(肺平滑肌瘤,肺结核球,错构瘤,炎性假瘤,脂肪瘤,血管瘤等);气胸;肺大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需要行肺减容术或肺移植术);肺不张;脓胸;肺脓肿;肺结核;肺囊肿(先天性);中叶综合征;肺真菌病等。 (2)气管和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囊肿;气管肿瘤;气管狭窄;支气管良性肿瘤等。 (3)胸膜疾病:胸膜间皮瘤;胸膜炎;胸膜结核;胸腔积液(血)。 (4)食管疾病: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平滑肌瘤);食管良性狭窄;贲门癌;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静脉曲张等。 (5)纵膈疾病:胸腺瘤(包括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肿瘤);纵隔囊肿(如心包囊肿,甲状旁腺囊肿,胸腺囊肿,淋巴囊肿等);胸骨后甲状腺肿;畸胎瘤(包括良、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于后纵膈,如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等);脂肪瘤;纵膈结核等等。 (6)胸壁疾病:肋骨肿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壁肿块(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乳腺增生肿块等);胸壁结核;鸡胸;漏斗胸等。 (7)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肺爆震伤、胸部异物等。 (8)其他:如手汗症、乳糜胸、膈疝、膈肌麻痹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