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指不磨除牙体组织,在牙齿表面,特别是牙齿的窝沟处,涂上一层液态树脂类物质,使其渗入牙齿表面的窝沟内,通过光照在牙齿表面很快凝固,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窝沟,隔绝了细菌和酸对牙齿的侵蚀,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一件保护衣,从而达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为什么窝沟点隙易发生龋齿?
窝沟是牙釉质发育结构上的缺陷,它形态复杂,深浅不一,一个典型的磨牙窝沟深度可达1.5毫米,窝沟口直径仅有0.5毫米,近沟底部直径可细达0.1毫米,缺乏自洁作用。在咀嚼压力的作用下,食物残渣被压入窝沟中,而牙刷刷毛直径约为0.2毫米,用牙刷、漱口等方法难以完全清洁窝沟,并且窝沟内壁釉质薄,钙磷含量相对少,因而容易发生龋病。
国内也有研究证明,恒牙列中六龄牙(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最高,尤其是好发于牙面的窝沟处,这是由于它萌出的时间早,暴露在口腔这个致龋环境中的时间最长,受细菌侵袭的机会最多。氟化物防龋对于牙齿光滑面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咬合面窝沟龋效果不理想。采用窝沟封闭进一步防止咬合面龋的发生,是目前国内外预防恒牙龋最有效的重要措施。
窝沟封闭的步骤有哪些?
窝沟封闭的操作非常简单,先用小毛刷清洁牙面,用棉球隔离唾液,在牙面上涂布酸蚀剂,20~30秒后冲洗吹干。然后直接将窝沟封闭剂涂布于牙面上,使封闭剂向窝沟内伸入,并有一定厚度。光照固化后检查有无气泡,是否封闭完全,有无咬合高点即可。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不需要钻牙,也没有任何痛苦,儿童只需在操作时张口配合即可。
做窝沟封闭后就不会得龋齿了吗?
窝沟封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有学者研究,窝沟封闭剂三年保存率为58.3~84.2%不等。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已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当封闭剂完全脱落或部分脱落时,牙齿亦可出现龋坏,而窝沟封闭剂保存良好的牙齿并未发生龋坏。因此,窝沟封闭后应于3个月、6个月、一年后定期复查,复查时,要注意封闭剂的完整性,若有脱落应及时封闭。
总之,儿童和青少年除了自己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外,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需要时进行窝沟封闭,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