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5.0
在线服务满意度 暂无
在线问诊量 2235
医学科普
从多焦点到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的飞速发展
发表者:陈晓勇 576人已读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白内障手术也从脱盲手术升级为更高要求的屈光白内障手术。为满足人们脱镜、获得全程视力的愿望,设计能满足患者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尤为重要。
大多数MIOL通过折射或衍射原理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形成两至三个焦点,视觉信号传入大脑视中枢,保留清晰像、抑制模糊像,让患者看远、中、近都能看清。
为了提高正常眼白内障术后不戴镜情况下的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尽可能的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状态,各种设计原理的MIOL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1.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RMIOL):
进入眼内的光线通过不同屈光力的区带折射,可以形成远、近焦点。这类MIOL对瞳孔依赖较大,中央区看近,周边区看远,瞳孔情况不佳的患者,往往看近受限。
2.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DMIOL):
进入眼内的光线通过呈同心圆排列的显微坡环衍射光波互相叠加,同时形成两个、三个焦点,以达到看远中近多个距离点都清楚的目的。由于看近看远衍射环交替,对瞳孔要求相对宽松,对暗环境、近距离视觉效果优于折射型MIOL。
3.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体(TMIOL):
如果白内障术后总散光比较大,会出现明显的眩光、星芒、畏光等光学干扰。因此大散光患者装入后暗环境、中远距离,视觉质量都优于非散光矫正的MIOL。
4.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
新一代采用Echelette衍射光栅技术的EDOF不仅顾及远中近三个焦点的视力,还考虑到了焦点与焦点之间的视力,将焦点延长、融合,把有像跳的断层视力变成连续视程状态。模拟了人眼的连续变焦功能,对不断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都能及时高清成像。并且采用消色差技术矫正一部分色差,进一步增大景深,使患者有良好的连续视程的基础上,无论暗室或明亮处的对比度、成像质量均有好转,眩光和畏光的症状明显减轻,这些是以前的MIOL所达不到的。
随着不断进展的科学设计,以及精准的切削工艺,IOL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术后视功能越接近正常眼,这些都是为了更大程度上的满足患者的脱镜愿望,达到舒适的连续视程状态。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发展,更多患者有能力并愿意选用MIOL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MIOL作为科技进步后的产物,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比如有大角膜散光或者严重眼底疾病的患者就不适用。临床上,医生会综合眼部检查结果及全身因素帮患者系统评估是否适用,毕竟治病复明不是买卖生意,最适合的、最能提高视觉质量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是陈晓勇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20-03-09 14:48
网上咨询陈晓勇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