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老年高血压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疗?
发表者:童鸿 253人已读
一、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收缩压增高为主
收缩压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危险性的重要预测因子,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动脉弹性下降而硬度增加。
由此产生的是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舒张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
2.脉压增大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脉压越大,动脉硬化越明显。
研究表明,老年人脉压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与卒中复发有关。
3.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当情绪、季节、体位变化时易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
血压急剧波动时,可显著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
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身体从卧位或坐位直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昏、黒蒙、甚至短暂意识不清等,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容易导致跌倒和损伤。
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者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5.常见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异常
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不足10%(非杓型),或超过20%(超杓型),使心脑肾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6.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增加。
二、老年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就医治疗?
1.老年高血压患者如首次就诊,应做心血管系统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状态、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对于已发生的血管或器官病变、或同时存在的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应同时兼治。
2.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后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等明显狭窄的老年患者,在开始积极降压治疗前应对严重狭窄血管进行处理,即完全再血管化,否则当血压短期快速降低时会导致相应器官或部位的血流灌注不足,造成治疗性缺血损害。
4.每位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心血管专科医师具体分析、综合权衡后确定和选择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值。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9-11-22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