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部位和检查方法

发表者:何博 人已读

骨质疏松骨折最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腕部(桡骨远端)和肩部(肱骨近端):

(1)脊柱是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

(2)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特点是致畸、致残率高、康复缓慢、病死率高。

(3)腕部(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常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和疼痛,造成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4)肩部(肱骨近端骨折)如果累及肩关节内结构,属于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可能明显影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造成肩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怀疑骨质疏松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

2)CT:准确显示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况。

3)CT三维成像技术: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的形态和移位。

4)MRI:可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

(2)骨密度检查:拟诊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方法有DXA、QCT、pQCT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是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比较的标准差。骨密度降低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0SD);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SD<T值<-1.0SD);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SD);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3)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根据病情监测、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有条件者可检测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以便进行骨转换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病情进展及再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

(4)鉴别诊断:注意与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骨肿瘤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骨折进行鉴别。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