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话题
史上最长寒假后,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无法自拔,家长该怎么办?
发表者:何日辉 516人已读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不同省份的学生已经陆续复学了,“神兽”们终于要归笼了,最长寒假陆续划上了句点。
可是,在这个史上最长的假期里,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返校后难以收心学习,上课走神,总想着玩游戏,更加严重的孩子甚至可能抗拒上学,厌学情绪凸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受邀参加了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特别策划:开学健康锦囊》节目的录制,提供了一些具体化建议。
父母一定要明白:“网络成瘾”、“游戏障碍”只是表象,而根源往往来源于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只有这两方面有明显改善,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摆脱成瘾。
受录制节目的时间限制,我还有一些建议未能详谈,以下作一些补充。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成瘾疾病的根源除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外,还有另一大因素——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我们曾面诊过一位患者小胡,在她3岁时,父亲经常将她抱在怀里一起玩电子游戏,非常开心。这令小胡对游戏留下了既美好又极为深刻的印象,再结合后续一些成长经历,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小胡长大后,其父母采取粗暴式教育,她不但遇到学业难题,还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她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家的温暖,所以,小胡总是忍不住从网络游戏中寻求心理慰藉,甚至认为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重要,当心爱的网络游戏停服时,一度出现抑郁发作。
因此,父母们一定要警惕自身的教育方式,并尽量避免孩子在学龄前对网络游戏有过多的接触、对游戏形成特别兴奋、愉悦的感受,这可能会给孩子的心身健康带来隐患。
但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他们无法避免接触网络游戏,甚至可能沉迷。这个问题就像大禹治水,堵是堵不住的,而要靠疏导。
对于绝大部分的、心理上
而对于已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曾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的孩子,他们一旦在网络游戏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少有的快乐、兴奋和放松后,可能更容易沉迷,纠正起来也更难一些。
这时父母一定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先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要看到孩子是把游戏当成了释放压力的方式。若父母能够加紧修复亲子关系及家庭关系,避免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才有可能帮助孩子从游戏沉迷中走出来。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我,网络游戏真的是“洪水猛兽”?
我认为,很多事情都有利弊,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就像一把菜刀,在厨师手里能做出美味佳肴,但若是放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手里,它也可以成为凶器。
所以,网络游戏固然导致了很多问题,但主要的过错并不在于游戏,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看待它。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直播,总忍不住指责孩子,斥骂游戏商、互联网,甚至埋怨社会。但在如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互联网大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幸好有网课、网络会议、网络直播,学生才不至于完全停学,成年人的事业才不至于完全停滞。
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游戏,而且有不少孩子玩游戏主要是为了融入社交圈子,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收获归属感。
但无法避免的是,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儿童、青少年的沉迷问题。虽然国家对此问题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要求游戏运营商对未成年人账号的在线时间进行限制,但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爱上网、爱玩游戏已是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的普遍现象,父母一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加强自我反省,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从容应对,甚至化弊为利。
本文是何日辉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20-05-22 18:02
网上咨询何日辉大夫
何日辉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何日辉的咨询范围: 1、精神心理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 2、青少年不良行为(如赌博、早恋、逃学逃课、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 3、青少年学习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分神,作业拖拉。 4、成瘾性疾病{止咳药水、曲马多、复方地芬诺酯和利他林为代表的处方药成瘾;吗啡、杜冷丁、丁丙诺菲和美沙酮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成瘾;安定、舒乐安定、三普唑仑和阿普唑仑为代表的安眠药成瘾;K粉、摇头丸、冰毒和麻古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成瘾、黄皮、大麻和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成瘾、酒成瘾、尼古丁成瘾、汽油等吸入剂成瘾、网络成瘾、赌博成瘾、购物成瘾(购物狂)、恋物成瘾(恋物癖)、偷窥成瘾(偷窥癖)、拔毛成瘾和性爱成瘾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