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什么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

发表者:侯涛 人已读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症状感染者似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既然无症状,那为何又称感染者呢?其实这个概念并不矛盾,例如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他们没有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但血清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或其他病毒标记物,因此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并不表示他们体内没有HBV感染。

国家卫计委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这样解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如果以乙肝来类比,上述第1种情况就相当于乙肝中的“非活动性病毒HBsAg携带者”的情况,第2种情况相当于“慢性HBV携带者”的情况,由于冠状病毒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都是以急性组织损伤为主,所以个人推测:“新冠”不会像慢性乙肝那样,在感染病毒很多年后再发病,只是某些病例潜伏期超长,但最终都会以“急性显性感染”的形式而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国家卫健委所解释的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这部分患者群体的特点是:潜伏期长于一般患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采样的当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但以后因为突然出现某种临床表现,例如突发呼吸困难而确诊。根据钟南山院士团队于10/2的1篇论文中描述:最长潜伏期有24天的个例,又于20/2左右发现潜伏期分别是27天与38天的病例。类似于这样的患者,因为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有极轻微的症状(例如偶尔1次腹泻)而被当成其他感染或者根本不在意,从而没有想到要去做病毒核酸检测,就有可能成为1个“隐性传染源”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既然“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核酸是阳性,也就是说:具有传染性,我们如何去早期发现呢?近期,卫计委文件要求:1.对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主动监测冠状病毒;2.对已经发生“聚集性病例”的疫情调查中开展主动检测,例如因为乘坐某趟公交车后,下车时某乘客检测体温发热,经过病毒核酸检测而确诊“新冠”,那么与其同车的乘客均应去进行病毒核酸筛查。3.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进行主动检测,例如在非典时期对于某躺列车车厢内发现的确诊患者,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就要求该患病乘客座位的“前三排与后三排”乘客即使无症状,均应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因为当时的理论是:因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其飞沫传播半径可达4~5米,那么,同样是因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因为存在“气溶胶”传播形式,并且气溶胶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传播距离又远,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因此,对于暴露人员的主动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感染者并且及时隔离观察,从而避免传染他人的风险。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3.30 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因此不能忽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中有临床发病病例,说明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只是目前尚不清楚其传染性强弱程度及传染期的长短究竟如何。如何去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加大核酸筛查力度,一旦发现核酸阳性,需要严格隔离并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若出现症状,则立即转运定点医院救治。国家卫计委已决定从1/4始在疫情通告中增加无症状感染者的报道情况。

预防:1.公众需要提高自我保护及健康文明意识,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如需排队时,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的间距 2.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3.饮食提倡“分餐制” 4.若个人核酸筛查阳性但无症状,也不必恐慌,积极配合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隔离观察治疗即可。5.有专家指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尽最大可能避免自己与病毒的接触,即“主动隔离”!

本文是侯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