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梅雨天要防“疰夏”

发表者:姜华 人已读

疰夏,中医病证名。多因暑湿邪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性疾病。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夏季,暑热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等脏腑无法适应、调整;且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大量出汗,容易引起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会影响食欲和消化。

患者往往会表现为乏力倦怠、眩晕心烦、恶心胸闷、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临床上容易与感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肝炎、免疫系统疾病相混淆,但是患者往往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近年来,由于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疰夏之类的疾病发生已经减少了很多,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比如工作环境闷热,通风条件较差,工作较长时间,回家休息不好等等,还是会出现疰夏的发生。近期在临床上遇到一例:

患者男性,37岁,2020/7/9初诊。主诉:发作性头昏,乏力,恶心纳差20余天,自觉发热阵阵,汗出热不解,关节酸痛不适,大便干稀不一,口中乏味,心悸,小便不多,心率100次/分,舌淡红苔薄,脉滑小数。在多家医院及多科室就诊,查甲功正常,LDL偏高,肝功能、电解质正常,空腹血糖5.55,SGOT19.9 肌酸71,乳酸脱氢酶152,尿常规正常。体温36.5度。询问其病史,自述工作为修剪羊毛,工作环境通风条件较差,周边闷热潮湿,每日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后冲凉后出现了症状。诊断为中医疰夏,病机为湿热内蕴,脾胃失调。停用其他保肝以及助消化等药物,以中药芳香化湿,清热助运方剂治疗。

淡竹叶9g、藿香8g、佩兰8g、砂仁3g、竹茹8g、枳壳9g、陈皮6g、薏苡仁20g、连翘15g、扁豆10g、茯苓15g、滑石30g。3天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自觉发热消失,恶心纳差改善,头昏等减轻,继以原方去淡竹叶,加苍术9g,5剂,嘱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加强通风等。

很多功能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当自己感觉不适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情况下,不妨看看中医。


本文是姜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