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胃肠疾病多是心理疾病引发

发表者:季锋 人已读

本来我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并不多。但在1991―1992年,我所在的中医科搞了一个科研课题,是用一种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当时真的收治了不少这类疾病患者。虽然经过治疗部分患者确实有了一些改善,但不知什么原因复发率却很高。

1994年我进修心理回院后,还有一部分患者找我看病,这样就使我有机会再次用一种全新的角度省视这种疾病。

慢性结肠炎,多是指一种慢性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部位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且与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以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慢长,轻重不一。

《实用内科学》认为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免疫这是目前为止,最受关注的发病因素之一。其体液学说、细胞免疫及部分动物实验找到一定证据,具有一定说服力。但我认为依然不够完整。因为它并不能解释病灶固定于结肠的原因。

b、遗传关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遗传病因研究国内缺乏相应有力证据,只是假设。

c、感染目前此病还没有能检验出相同的细菌、病毒或真菌,有人认为产生的粘膜炎性反应与许多感染性腹泻类似,所以有可能是先感染致病菌,而后由非致病菌引起余下症状。仍然缺乏说服力。

d、精神神经因素可能为此病的重要病因。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于大脑,使大脑皮层活动障碍,再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令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肠道运动亢进、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引起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形成肠粘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糜烂及溃疡。这与我们在植物神经概念中的肠系膜下丛神经有密切关系。

e、溶菌酶认为肠壁分泌过多的溶菌酶破坏粘膜的保护作用,因而招致细菌的侵入,发生粘膜坏死。但患者的溶菌酶分泌过多有可能是炎症刺激的结果,而非病因。

f、过敏认为少数病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有人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或进行脱敏一些食物,可以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好转,甚至痊愈,提示发病可能与过敏有关。但却不能证明,为什么过敏的部位只局限于结肠而不涉及其它消化道。

再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看一看。从《实用内科学》中可以看出对于慢性结肠炎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治疗。并且强调“镇静”的作用。原因是这种病人往往神经过敏、情绪紧张,必要时可给予镇定安眠药治疗。

机理:焦虑抑郁,令大脑皮层兴奋,通过植物神经传出冲动,在抵达结肠时,形成刺激,结肠粘膜充血,白细胞聚集,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出现死亡,产生溃疡。

由此,我们已经清晰认识到“慢性结肠炎”的本质,无庸讳言它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心理咨询门诊中,我对三十多例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只运用小剂量抗焦虑药和SSRIs类抗抑郁药物即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您有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又久治不愈,不防看看心理医生,也许会眼前一亮。

引自甘露春博客

本文是季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