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脐血输注可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

发表者:廖辉 人已读

【导读】

目的 探讨脐血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改善的作用。

方法 1、观察脐血输注前后再障患者血小板改善情况。2、用ELISA法检测脐血输注前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IL-2IL-3IL-11TPOIFN-γ水平变化。

结果 1、输注脐血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明显,输血小板频度明显减少,出血倾向减轻,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显著提高(P0.05)。2、再障患者血清中IL-2127.40±79.83 pg/mlIFN-γ(9.86±5.35 pg/ml水平高于对照(P0.01P0.05),IL-3IL-11TPO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清中IFN-γ(3.76±1.29 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P0.05),IL-2IL-3IL-11TP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脐血输注后,再障患者骨髓中TPO水平明显升高(420.97±376.10 pg/ml),但个体差异大,IL-3水平上升(212.18±170.02 pg/ml),IL-2水平显著下降(5.872±0.96pg/ml),IL-11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IL-29.77±4.86 pg/ml水平下降,IL-3水平上升(141.22±33.13 pg/ml),TPO水平升高(357.96±309.94 pg/ml),但无显著差异,IL-11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脐血输注可能通过调整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比例、给造血环境提供最适合的造血因子组合促进血小板增殖、恢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与之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致命性出血常常是再障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减少目前治疗方法有限,输注血小板是临床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但是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30%-70%最终发展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脐血中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发育、分化,刺激骨髓造血,改善造血功能。前期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脐血输注可以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改善血小板的疗效和可能机理,我们用脐血输注治疗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70岁,中位年龄42.2岁。为2008

10月至201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正常成人作为对照。

1.2脐血的收集和检查:选择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丙肝抗体、HIV、梅毒螺旋体阴性的足月妊娠健康产妇。在无菌条件下,采用ACD抗凝,封闭式采集脐血。脐血量为80-120ml。经乙肝、丙肝、梅毒、AIDS等检查及血型交叉相合后输注。

1.3 治疗方法:脐血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或非那根预防输血反应,输注量每次1-2袋。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 脐血输注后再障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显著上升P0.05,表1),白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

1 治疗前后血象变化

22 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细胞因子水平 脐血输注后再障患者骨髓中IL-2水平显著下降P0.05,表2),IL-3IL-11TPOIFN-γ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细胞因子

2.3 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 脐血输注后再障患者外周血中IL-3水平显著上升(P<0.05,表3),IL-2、

IFN-γ显著下降(P<0.05),IL-11、TPO水平无明显差异。

表3 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


2.4 再障患者与成人对照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 再障患者外周血中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1,表4),IFN-γ高于

对照(P<0.05),IL-11、TPO、IL-3水平无明显差异。

表4 再障患者与成人对照血清中细胞因子

表5 脐血与成人血清中造血因子

表6 再障患者骨髓与自身血清中造血因子

3. 讨论

血小板严重减少导致的致命性出血和血小板输注无效是再障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再障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减少其对输注血小板的依赖、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巨核系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主要在肝脏、骨髓基质细胞、肾脏细胞产生,是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和血小板生成的特异性调节因子,其通过与位于造血干细胞、未成熟造血前体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上的c-mpl 受体发挥作用。文献报道再障患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其原因可能是游离TPO水平是通过巨核细胞与血小板表面的c-mpl受体相结合而得以调节的,再障患者的血小板及巨核细胞数均较少,故TPO水平高。 是否可以通过提高TPO浓度,增加其与受体的结合,改善造血值得探讨。本研究中,再障患者外周血TPO水平绝对值高于正常成人对照,但无显著性差异。脐血输注后再障患者骨髓中和外周血TPO水平都较前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不显著,但可以看到骨髓较外周血反应更明显。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检查再障患者骨髓中c-mpl 受体表达。

IL-3是作用最广泛和作用最强的早期造血因子,直接作用于多向性造血祖细胞,刺激各系祖细胞增殖分化。陈运贤等报道脐血浆造血活性的高低与IL-3浓度成正相关。本组患者外周血中IL-3水平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脐血输注后患者外周血和骨髓IL-3水平均有上升,以外周血差异显著。IL-11是一种由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尤其作为促血小板生成因子倍受重视。再障患者由于骨髓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引起IL-11生成减少所致。Tsimberidou报道小剂量IL-11克可以刺激造血活性,Cremer 认为IL-11的作用体现在支持血小板的产生。本组患者外周血中IL-11水平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脐血输注前后IL-11水平在输注无显著性差异。推测再障患者存在不同的亚群,本组患者可能骨髓基质细胞损伤不明显或者虽然受损但没有影响IL-11的分泌。

本研究中,再障患者脐血输注后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明显上升且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到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频度下降,出血倾向明显减轻。从临床角度提示脐血输注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了部分恢复,尤其是血小板计数的提高、血小板输注间隔期的延长令人惊喜。脐血中血小板含量极低,仅靠脐血输注不足以提高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本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8.77±3.67109/L ,治疗后(19.00±12.67109/L,较治疗前提高一倍以上,达到了不依赖血小板输注的水平。前期我们观察到保存不同时间脐血输注推测血小板的有效改善和出血倾向的好转与脐血细胞因子调控有关。之一脐血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和比例适合造血,之二脐血输注后中和或者解除了再障患者的负性细胞因子。之三细胞因子间的合理组合是促进和维持造血的因素之一。宋国齐等研究发现在体外TPO/IL-3/IL-11组合是治疗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脐血输注不是通过单一提高某种造血因子或细胞因子浓度改善血小板水平。可能通过调整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比例、给造血环境提供最适合的造血因子组合促进血小板增殖、恢复。


本文是廖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