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肺类癌的治疗
发表者:李高峰 5250人已读
类癌(carcinoid)又称类癌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学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
肺类癌代表了一系列疾病。Arrigoni等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将其分为典型类癌(TC)、非典型类癌(AC)及小细胞癌(SCLC)。1985年,Paladugu等提出侧重组织发生学的分类方法,即将类癌分为三级:K细胞Ⅰ型,即TC;K细胞Ⅱ型,即AC;K细胞Ⅲ型,即SCLC,恶性程度逐渐增高。①TC多发于大气管内,呈孤立的、息肉样包块,亦可侵犯管壁,甚至肺实质。40~50岁者多发,Paladugu报道男女比例为1∶1.9。②AC多发于外周部,表现为肺内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阴影,轮廓光滑或分叶状,CT值在55~97?Hu,密度均匀。患者平均年龄较TC患者大。③SCLC占肺癌的10%~25%,男性多见,约占80%。SCLC多为中央型,常在段以上支气管壁浸润生长,并侵犯邻近肺实质,形成巨块,亦可发生于外周,呈孤立结节,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常为阳性。
根据发生部位及特点,肺类癌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微瘤型。其临床表现可以有刺激性干咳、反复咳痰带血、胸痛、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脓疡或无症状。
手术治疗为TC的首选。肺功能不能耐受开胸手术者可以内窥镜或激光摘除肿瘤。典型类癌在诊断时多为早期,仅3%有淋巴结转移,故手术范围相对保守,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或无远端阻塞性肺脓疡者,甚至可行支气管袖式切除、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如术前诊断不明,则应作常规肺切除术。TC的手术效果好,5年生存率高于90%,10年生存率可高达84%。
由于AC患者就诊时半数已是Ⅲ期,约48%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2%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故对浸润型的AC要扩大切除,如肺功能不允许,也应积极行肺部分切除。Marty等认为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切除的范围包括肺及淋巴结清扫,这样可以保证正确的分期和治疗。一些作者赞成更保守的方法,因为AC远处转移较局部复发更常见。Kayser等推荐的方法为最小限度的肺切除,即整个肿瘤及没功能的周边肺。并认为预后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故清扫淋巴结是必须的。对于AC的辅助治疗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术后放疗对AC患者生存率和复发无影响,且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情况无关,仅与病理类型有关;有学者认为Ⅲ期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行化疗。
SCLC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多数主张综合治疗,即Ⅰ及Ⅱ期争取手术,并辅以化疗,或先化疗再辅助性手术,术后再化疗或放疗。ⅢA期需先化疗,获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可扩大手术范围。化疗对SCLC的治疗至关重要,化疗周期数≥3或4周期以上者,可获得统计学意义的较佳5年生存率。
发表于:2011-06-30 20:34
相关文章
网上咨询李高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