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大夫在线

经典问答

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问题

人已读

患者: 2000年(当时病人15岁,男性)因感冒发热后黄疸,乏力,胃口不好,住院保肝治疗一个月,后来症状消失出院。之后这十几年长期黄疸,乏力,肝区痛。在当地住了6次院。查各种病毒肝炎抗体为阴性。乙肝两对半:2和5阳性,长期反复查肝功能:每次转氨酶正常,总胆红素上升,直接上升,间接上升,间接上升为主。2012年2月因乏力,肝区闷痛,拉扯到右胸和肩膀住进当地医院: B超结果:脾大,厚4.5,长12.8。肝实质回声细密欠均匀。(去年B超肝大,最大的时候是14.8CM)医生考虑Gilbert综合症,让我做了这个检查:空腹抽血化验一次肝功能,然后口服6颗利福平,4小时后抽血化验肝功,结果第一个肝功能完全正常,第二个肝功能总胆红素60 ↑直接胆红素16↑ 间接胆红素45↑ 其余都正常腺苷脱氨酶2.3 ↓ AFP:2.07 凝血酶原时间:12.7 ↑(9.8-12.6)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3.4↑(22.8-31.8) 纤维蛋白原:1.39↓ (1.8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99↓ (45-60)载脂蛋白:64.7 ↓(75-125) IgG正常 IgA正常 IgM正常 IgE115↑(0-100)输液:还原型谷光苷胎,苦黄一个月 复查肝功能正常出院 出院诊断:Gilbert综合症 脂肪性肝炎 但是乏力,肝区闷痛未见好转。3月19日去外地三级甲等医院看病,把情况告诉医生,肝痛,乏力,黄疸,医生给我做了肝弹性测试:4.4KPA 彩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右肝斜径12.1CM,包膜光正,肝实质回声粗糙,血管纹理清晰,远场衰减无,肝区未见占位性病变,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主干内经宽1.1CM,门静脉血流速度16.4cm/s。脾脏厚径3.8cm,实质内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肝实质回声粗糙。医生给开了优思弗,也没开保肝和抗纤维的药,因价格太高了,我没拿药。(想吃吃看国产的)最近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 (0-40)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 (8-40) 谷草/谷丙:1.05 碱性磷酸酶:55 谷氨酰转肽酶:17 (0-50) 总胆红素:40.1 ↑ (5.1-28) 直接胆红素:12.0 ↑ (0-10) 间接胆红素:28.1 ↑ (5.1-18) 总蛋白:75 (60-85) 白蛋白:53.5 (35-55) 球蛋白:21.5 (15-40) A/G(A/G):2.49 ↑ (1.1-2.2) 胆碱脂酶:7408 (4000-13000) 腺苷脱氨酶:5.5 (4-18) 总胆汁酸(TBA):2.7 (0-15) 前白蛋白(PA):265 (180-450) 尿素氮(BUN):3.4 (2.9-8.3) 肌酐(CREA):64 (45-104) 尿酸(UA):339 (150-440) 葡萄糖(GLU):5.5 (3.65-6.11) 每次保肝退黄后,不舒服的感觉会减轻。已经有12年病史了。但情况越来越严重,并没有控制住病情,现在还是乏力,肝区闷痛,脾有时候涨痛,脸色偏黄我这十几年来经常住院,查过几次免疫抗体,最近一次查是今年2月份,IgG IgA IgM 都正常 只有IgE偏高114.60(正常0-100)另外抗核抗体以前发病的时候也查过,是阴性,C3,C4也是正常的。但是09年有一次查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0.48 阴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0.76 阴性 单疱病毒抗体I/II型IgM 0.69 阴性 单疱病毒抗体I/II型IgG 3.94 阳性 ↑ EBV-VCA-IgA(EB病毒抗体) 1.08 阳性 S/CO ↑ EBV-EAD-IgG(EB病毒抗体) 0.75 阴性 S/CO 我现在27岁,肝区不适,闷痛,乏力,脸色有点黄, 很着急,目前正在吃肝苏胶囊和扶正化淤胶囊 在好大夫网上看见许多病人对您的评价很好 您的医术高明 所以满怀希望的向您求助 我的病究竟是什么情况?该怎么治疗? 感激感谢大夫 盼您回复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光荣:体质性黄疸不能排除。
患者:谢谢李主任,那您的意思我患有体制性黄疸的可能性比较大 是吗?我现在这种情况严重吗?有治疗办法吗 谢谢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光荣:Gilbert综合征等体质性黄疸属于遗传性疾病,并不很严重,黄疸不是太深时可以不治疗。请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患者:谢谢李老师,我住院的时候医生给我做了利福平实验,结果为阳性,就给我诊断了Gilbert综合征,最近查肝功能总胆红素40,直接胆红素12,间接胆红素28。请问这样能确诊我是Gilbert综合征吗?Gilbert综合征怎么诊断?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光荣

谈谈Gilbert综合征诊断问题。

下列表现高度提示Gilbert综合征:

1.慢性间歇性或波动性轻度黄疸,有发作诱因,可有家族史,一般状况良好,无明显症状。

2.体格检查除轻度黄疸外,无其他异常体征,肝脾多不大。

3.一般肝功能(ALT、AST、AKP、胆汁酸)正常,仅有血浆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水平的波动性升高。

4.无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证据。

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

如在12~18个月内经2~3次随访,无其他实验室异常发现,即可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检测UGT1启动子内TATAA序列或基因有无突变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

大多数病例的黄疸轻微,血清总胆红素在22.1-51.3μmol/L,少数至85~102μmol/L或更高,主要为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血清胆酸正常,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如ALT、AST和γ-GT)。无溶血证据,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尿胆红素阴性,粪中尿胆原量正常,尿中尿胆原量不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

1.胆囊显影良好,胆囊造影可无异常。

2.苯巴比妥试验:苯巴比妥能够诱导肝脏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促进非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血浆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口服苯巴比妥2周,3次/d,每次60mg;服完药物后测定血浆胆红素的浓度,多数病人黄疸改善,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甚至可达正常;如系UGT1的完全缺如所引起的黄疸则无效。

3.低热量饮食试验:2~3天内每天给予1674kJ(400kcal)饮食,若血浆间接胆红素值增加大于100%,或增加25.65μmol/L,有诊断意义。恢复正常饮食后12~24h,降至基础水平。低热量饮食试验对本病的敏感性约80%,特异性几达100%。饥饿引起Gilbert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与饥饿引起的下列改变有关:肝内胆红素配体和Z蛋白含量降低;血红素分解代谢增加;脂肪组织内脂解,游离脂肪酸增加,引起胆红素游离和释放入循环;肠蠕动减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4.给Gilbert综合征病人示踪剂量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间接胆红素,并测定24h后在血浆中存留的百分数,Gilbert综合征病人的数值比正常人增高。

5.肝活检查无明显改变,偶可见少量脂肪性变,偶在终末性肝血管周围有脂褐素样色素沉着。肝穿刺取活体组织做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测定,其活力较正常人明显减低。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到肝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及其上的蛋白微粒均显著减少,滑面内质网则增加肥大。

总之,其诊断是很专业的问题,还是到医院就诊才能明确诊断。

患者:好的 非常感谢李主任 祝您健康! 我会去医院检查的 有什么问题随时请教您 谢谢

本文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