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的预防
发表者:李金良 932人已读
目前国内民众的肛肠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就目前的文献显示,这种发病率及就诊率逐年升高,故降低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针对其发病诱因和原因,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1、行为预防:
有规律而适量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和加速胃肠蠕动。特别是久蹲,久坐,久站职业的人,应经常变换体位,适当增加活动。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可有效改善盆底部位的血流,煅炼盆底肌肉的功能,是一积极而有效的行为锻炼方法,不但可以有效预防部分肛肠良性疾病,还可缓解部分排便障碍。
2、饮食预防:
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或过饥,也不要偏食,主张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白酒、大蒜、榨菜等(可使粘膜充血),多进食蔬菜水果,适量饮水
3、调整排便:
尽量使自己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排便时间最好选择早晨起床或早饭后。因晨起机体产生的体位性反射和早饭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可产生排便反射,我们要抓住这信号,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时不宜蹲厕过久,不要看书或吸烟,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不要久忍大便,排便不要用力过猛,避免干燥粪块对肛门的压迫,防止便秘和腹泻。
防治便秘,不能滥用泻药或经常灌肠,平时要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山芋、韭菜、青菜等)每天早晨空腹喝一些淡盐开水。
4、保持肛门部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澡和坐浴。便后、睡前坐浴,勤换内裤,便后应用清洁柔软的卫生纸揩净肛门,不要用粗糙不洁的纸张、竹片、树叶等,以避免感染和擦伤肛门皮肤,肛门部保持干燥清洁。
5、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1)如发现肛门部疼痛、瘙痒、出血、分泌物增多、皮肤肿胀等情况,应及时治疗,防止炎症扩散,疾病加重或诱发肛瘘。
(2)有蛲虫、滴虫等,就及时驱虫治疗,防止继发肛门湿疹,瘙痒症,肛裂等。
(3)肛门疾病常因周身有某些疾病而发生,或因病情加重而出现症状,如肺结核可并发肛周脓肿、肛瘘等。高血压、A硬化、肝硬化等可使内痔增大。小儿肠炎,常致直肠脱垂。糖尿病、肝癌、白血病、红斑狼疮、慢性肾炎,常并发肛周炎症。
(4)凡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应及时治疗,如痢疾,腹泻,久咳等。
6、其它:女性在怀孕期间,妊娠期因机体激素水平改变、腹部压力增大等因素,易产生脱垂性痔病,便秘,肛裂等。故在此期间需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练习提肛运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不要久卧湿地。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7-04-17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