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何要对PBC更名:从“肝硬化”到“胆管炎”?

发表者:李磊 人已读

20145月,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欧洲肝病学会(EASL)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专题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就PBC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我国著名肝病学家马雄教授应邀参会并介绍亚洲特别是中国在PBC诊治研究方面的进展。PBC基金会代表全球的PBC患者提出了修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疾病名称的建议。由于PBC名称中“肝硬化”(Cirrhosis)一词在定义上并不准确,并且给患者带来了过度的精神负担,经大会讨论后,大部分与会专家表示赞同这一提议。

回顾PBC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该病发现之初,患者均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胆汁淤积的临床症状,而且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肝硬化,故研究者将该疾病命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一直沿用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对该疾病的探索,目前认为PBC在病理上可分为四期,仅有病理IV期的患者存在肝硬化I~III期患者的则主要表现为中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和损伤。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的加深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工作中确诊的I~III期的患者日益增多。有的患者仅有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轻度升高,在临床和病理上均无肝硬化表现。另外,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的应用改变了PBC患者的预后。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对UDCA应答良好的早期患者可以长期保持病情稳定而不发展至肝硬化,其生存率与普通人群无异。因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笼统定义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除此以外,“肝硬化”这一词也对众多非肝硬化阶段的PBC患者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例如,被告知该疾病诊断的患者常常因为“肝硬化”这一名称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PBC患者也因为被贴上“肝硬化”的标签而受到歧视。

在米兰专题会议期间及会议结束后开展的口头讨论和邮件投票中,大多数肝脏病学专家赞同将“肝硬化”从这一疾病名称中去除,并认为应尽可能保持其首字母缩略词“PBC”。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Primary Biliary Cholangiopathy)”是广受专家接受的候选名称。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指南中正式启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名称,以期我国的PBC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是李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