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小儿癫痫,一文解答你心中所有疑惑!

发表者:刘伟 人已读

本文详细讲述了小儿癫痫早期症状有哪些?产生小儿癫痫的原因有哪些?孩子发作时没有四肢抽搐,为啥可能是癫痫?孩子得了癫痫,一定是遗传来的吗?癫痫是否会影响认知发育?儿童癫痫能否痊愈?长期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吗?孩子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癫痫的孩子饮食的禁忌有什么?如何护理?家长需注意什么?影响小儿癫痫复发的因素有哪些?小儿癫痫患者感冒了禁用药物和可用药物有哪些?小儿癫痫治疗误区有哪些?怎么才算是治愈了?


小儿癫痫早期症状有哪些?

01、 有的儿童在平坦道路上行走时突然摔倒,吃饭时突然将碗掉到地上。有的会出现失神,在做某件事情时突然中止,双眼凝视、叫之不应,然后很快恢复正常,有的孩子会出现摸索、擦脸、拍手、解衣扣、翻口袋、咂嘴、咀嚼等动作。

02、婴儿癫痫病的症状大发作:常见癫痫大发作,失神发作和精神病的形式。大发作发病率高,发作时突然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可能伴有舌咬伤和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历时1~5贫嘴,抽动停止后入睡。醒后头痛、无力,对发作无记忆这是婴儿癫痫病的早期症状。

03、婴儿癫痫病的早期症状之局限性发作:一侧口角、眼睑、手指、足趾或一侧面部及肢体末端短阵性抽搐或麻木刺痛。抽搐有时可由手指至上肢扩展到对侧。小儿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小儿癫痫病症状类似失神小发作,但持续1分钟以上。或出现多种幻觉、错觉、无意识的动作,如吸吮、咀嚼、咂嘴、脱衣、解纽扣等。

04、在早期的小儿癫痫症状中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儿童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


产生小儿癫痫的原因有哪些?

一、遗传

患儿有家族癫痫史,或是脑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儿童脑内局灶性或弥漫性发育异常。遗传引起的小儿失神性癫痫只是一小部分。

二、外伤

外伤后癫痫的发作率为0.5%~50%,昏倒时间越长,脑实质危害越重,发作率越高。癫痫的发病缘由如急性期颅内血肿压榨,脑实质危害后水肿致使的颅内高压,都可致使癫痫发作,颅脑手术后的危害、脑挫裂伤后脑萎缩致使大脑供血供氧缺乏,脑细胞功用失调,也可导致癫痫发作。

三、脑部疾患

脑内疾患脑血管病、颅脑危害、脑炎、脑膜炎、脑积水、脑脓肿、炎性肉芽肿、颅内肿瘤、脑寄生虫、颅脑外伤、脱髓鞘疾病、脑发育反常、脑萎缩颅脑手术后遗症、脑疤痕、脑变性疾病等均可致使孩童罹患癫痫病。

四、脑外疾患

如:低血糖、低血钙、窒息、休克、子痫、尿毒症、糖尿病、心源性惊厥以及金属,约物中毒等。很多中枢神经体系或全身疾病都会致使癫痫。小儿继发性癫痫多见的缘由是产伤,颅内感染,脑循环反常等。孩童期严重或频频的高热惊厥致使脑缺氧或水肿,日后构成癫痫灶而致病,引发小儿继发性癫痫的发作。


孩子发作时没有四肢抽搐,怎么可能是癫痫?

抽搐是癫痫常见症状之一,但并非癫痫独有症状。不少癫痫患儿并不出现抽搐,例如有的患儿表现为白天上课时反复发呆、走神、不能回忆,易被被误认为注意力缺陷;有些患儿表现出原已具备的语言能力丧失、不能理解别人讲的话、不听大人的话、自言自语等,易被误认为精神病。所以,没有抽搐就不可能是癫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孩子得了癫痫,一定是遗传来的吗?

癫痫包括遗传和非遗传性两大类。一部分病人有家族史,确实是遗传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后天疾病造成的。在癫痫患者中,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亲戚中多人确诊癫痫,那基本可以判断是遗传所致。某些类型癫痫比如颞叶癫痫、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易出现遗传倾向。有些癫痫可能是隐性遗传:家里无人患癫痫,但通过隐性基因把疾病遗传给了孩子。目前我院已开展各种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癫痫病因。


癫痫是否会影响认知发育?

这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要明确:癫痫对患儿的认知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起病年龄、癫痫病因、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治疗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分析癫痫对患儿认知的影响,必须根据个体特点全面分析。

癫痫发病年龄与其认知损害密切相关。新生儿期起病的癫痫,约50%有后遗症,主要与原发病有关。婴儿期起病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比儿童期或再年长时起病的影响要大,可能与病因和基本病理有关。

影响患儿认知障碍的癫痫病因主要有:遗传性、结构性、代谢性、免疫性、感染性等,不同癫痫年龄组往往病因不同。重症脑炎、脑膜炎继发癫痫、外伤后继发癫痫、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脑变性病及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病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大部分可致智力障碍。而特发性癫痫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失神癫痫等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对认知无明显影响或轻微影响。

癫痫对儿童认知的损害程度和导致障碍的类型,也与癫痫病灶在大脑皮质的部位密切相关。长时间或频繁发作的癫痫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可引起脑损伤及全身性并发症,并影响患儿认知功能,因此须尽快止痉并合理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癫痫对患儿认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脑伤害程度,引发癫痫患儿认知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其原发病,所以积极寻找癫痫的病因尤为重要。


儿童癫痫能否痊愈?

各国临床研究表明:新诊断癫痫患者经过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70%-80% 患者的发作可以控制,其中60%-70% 的病人经2-5 年治疗可以停药。儿童癫痫的预后也与类型有关:如青少年失神癫痫和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无发作率较高;起病年龄小、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痫、癫痫性脑病等特殊综合征患儿,则预后不良。小儿癫痫若诊断正确,治疗得当,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但发作仍难以控制的患儿,如有外科治疗适应症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反复发作加重脑损伤。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儿童癫痫,尽早接受正规治疗,以免患儿认知功能出现不可逆损害。


长期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吗?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儿童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除部分癫痫患儿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多数患儿均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所有的抗癫痫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有很大个体差异,但大部分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对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在高浓度时表现明显;丙戊酸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对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没有或仅有轻微影响,但在高剂量时可能会对认知功能有影响,所以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卡马西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长期服用,较其他传统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小。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癫痫新型药物上市,如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给患儿和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大部分研究认为:托吡酯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尤其在增加剂量过快或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而单药治疗、低剂量或缓慢增加剂量时,这一副作用表现不明显。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对全面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安全有效。拉莫三嗪很少引起认知方面的损害,甚至还有积极作用。长期抗癫痫治疗时,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决定是否能依从和耐受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药物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应尽可能采用单药治疗、适当的起始剂量和加量速度,并监测血药浓度,使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处于持续稳定的水平。其目标是以单一药物最低有效剂量达到完全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虽然儿童癫痫发病率高 ,但相对而言他的预后也比较好,绝大多数的儿童癫痫通过正规的合理的治疗,预后一般都会较好。

孩子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首先孩子要按时按量的服药。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对孩子会有伤害,而自行少服或停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药物虽然有副作用,但是一般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来选择适合孩子服用的抗癫痫药物,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医生也会定期监测药物相关的副作用,比如说肝肾功能、血常规、药物浓度,再根据孩子的病情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另外有些家长会问,小孩在感冒期间,是不是这些药就可以停用呢?

其实癫痫是一个发作性的疾病,孩子在感冒、发热、拉肚子,还有一些应激状态比如说像过年、过节可能暴饮暴食或者是疯玩导致疲劳兴奋。这些诱发因素都会导致患儿癫痫发作,导致这个时候患儿的发作频率的增加。

所以小儿在感冒发热的时候,抗癫痫药物是不能减量或停用的,要按照平时的剂量去服用,并且在服用感冒药的时候需要和抗癫痫药物错开 2-3 个小时服用。


癫痫的孩子饮食的禁忌

癫痫儿童的饮食应该和正常的孩子基本一样。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他对营养的需求比成人更多,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但需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

同时患儿应该尽量避免生冷刺激的食物。碳酸饮料、咖啡 、茶等都有兴奋的作用,孩子也应尽量避免,不少家长会问孩子能吃牛肉、羊肉、海鲜、鸡肉、猪肉吗?

既往的观点认为像羊肉、海鲜是属于发物容易诱发癫痫发作。其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些食物会诱导癫痫发作,所以牛羊肉、海鲜、还有鸡肉、猪肉,孩子都是可以吃的,只是要适量,不能一次吃太多。

孩子还需要注意要避免食用添加食品,现在市面上各种小食品非常多,但其实它都会有一些添加剂、防腐剂、香精、色素等等。所以这些食品还是尽量避免。但是健康的小零食,比如说坚果类对大脑的发育有好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量的补充。


如何护理

对发作频繁的小儿,应限制在床上活动,加上护栏,防止坠床,家长要时时守护。对大发作的患儿应立即松解衣服,头侧向一边,将裹有纱布的压舌板 (或筷子)塞入上下齿之间,避免舌头咬伤,并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预防窒息。如果一次发作持续在30分钟以上,或反复频繁发作接连在30分钟以上,发作间 歇意识不能恢复者称癫痫持续状态。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家长须安静,可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帮助止痉,并立即送医院抢救,否则会引起脑缺氧、脑水 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不良后果。年龄较大儿童大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四肢麻木、眩晕、心悸、幻觉。要告诉患儿,如出现这些症状要找个安全处就地坐下,不要惊慌失措。


家长注意

家长监督患儿坚持长期有规律地服药,不要擅自停药。用药期间,家长应观察、记录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如抽痉的次数、严重程度、每次抽痉的持续时间 及间隔时间。特别是表现为小发作所出现的突然语言中断、固定于某一体位、目光茫然、面色苍白等现象,更要细心观察,在复诊时反映给医生作为选药的依据。定 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初起病时应2~3周检查1次。以后不论有无发作,每隔3~6个月检查脑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使医生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 有利于判断疗效,调整剂量。

孩子在家里应该有充分的睡眠时间,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正常的饮食,要帮助找出并避免发病的诱因。发病诱因主要有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紧张、感情 冲动、机体疲劳、抗癫痫药物骤停、月经等。对于反射性癫痫应该避开意想不到的声音、光亮、惊恐,不看电视里的竞赛节目。要经常刷牙和日光浴,以防药物引起 牙龈增生和骨质疏松症。避免各种感染。家庭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家长不要过度保护、溺爱或排斥孩子,使其不但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自立能力。对孩子动作 迟缓,理解能力差,创造能力低下的特点要进行长期的日常生活指导。培养孩子乐观情绪,让患儿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

注意安全,避免孩子参加剧烈的运动,禁忌游泳与攀高。横穿马路或过独木小桥时要有人护送。年长儿独自进浴室或上厕所不要上门,若有发作,便于他人入内救护。测体温忌用口表,可试腋下或肛温。


影响小儿癫痫复发的这12个因素

影响癫痫复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发作控制后继续服药的时间

一般来讲,癫痫患儿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持续无发作2年以上,即可考虑减停药物,但须评估复发风险,并与患儿或监护人充分沟通减药与继续服药风险/效益比之后,方可开始减药,而且需经6个月以上逐渐减药过程才能停药。


2. 起病年龄和性别

有研究发现12岁以上起病是增加复发的独立因素,青春期起病的癫痫可能有较高的复发率,与儿童期起病的相比增加1.79倍,因此决定停药时,应考虑起病年龄对复发的影响。在27项研究中其中4项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复发率高,去除其他变量影响,总复发率女孩48%,男孩28%。尽管如此,如无其他因素影响,性别因素不应影响减停药的决定。


3. 减停药时的脑电图

EEG异常且存在明确的癫痫病因的患者,建议继续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于EEG异常仅为影响预后的唯一因素,则不建议继续用药,对于停药时EEG异常的患者,存在复发风险较EEG正常的患儿增加1.45倍。


4. 病因

存在明确病因的患儿,复发风险较特发性病因患儿增加1.55倍,远期病因包括全面性发育落后、智力障碍、运动残疾和异常的神经影像学等是增加复发率的独立因素。


5. 发作类型

发作类型对评估预后非常重要,局灶性发作的复发率较全面性发作高,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受损的部分性运动性发作)及热性惊厥病史是易复发的独立因素,但如患者2年无发作且无其他相关复发危险因素,则局灶性癫痫本身不应该作为继续用药的依据。


6. 癫痫综合征类型

癫痫综合征与预后密切相关,某些综合征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停药后复发率很高,而小儿良性癫痫(BECT)复发率很低。研究表明症状性或未知来源的部分性癫痫随访5年缓解率为59%,而全面性为13%,因此,决定减停药物时必须考虑癫痫综合征的类型。BECT和大多数遗传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可根据年龄适时停药,症状性全面性癫痫、JME及部分性癫痫患者,即使无发作也建议继续用药,并告知患者可能偶尔发作,若患者要求减停药物,不可否决。


7. 发作控制前的发作频率、癫痫活动期的长短

发作得到控制前的病程长是复发的因素,尤其是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次数是影响复发的因素,治疗前的病程长,活动性癫痫延长及高发作频率是癫痫严重的标志,停药后都可能导致高复发率,但该因素不应成为停药的禁忌。


8. 癫痫家族史、热性惊厥病史

癫痫家族史会增加3倍的复发率,尤其热性惊厥病史会增加停药后复发率2倍,但热性惊厥病史不应作为停药的禁忌。


9. 减停药物的速度及时间

多项研究均强烈支持减药过程要长,并提出突然停药有高的复发率,并可引起持续状态,但减药过程的长短,如6个月至4年,保持无发作的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我们推荐缓慢减停药物,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而定,一般最短6个月。


10. 停药时用药的数量和种类

研究证实多药治疗是增加复发的独立因素,增加的比率为30.02%,并且≥2种以上药物,比单药治疗会带来更高的复发率,因此联合用药者,减停药物要慎重,并应逐一进行减停。药物种类对复发的影响报道不一,比较重要的发现是需要延迟治疗的主要药物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丙戊酸。


11. 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研究分析发现有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影响复发且影响预后,在大样本研究证实下列因素可增加复发风险,如年龄在16周岁以上,多药治疗,控制困难,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史,肌阵挛发作史等,因此患者年龄≥12岁,且治疗开始后仍有癫痫发作,提示不可轻易减药。


12. 停药后随访时间

对停药后复发的研究发现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最高,2年后患者保持不发作的概率差别不大,复发率1年为25%,2年为29%,5年的终点缓解率为64%,因此癫痫无发作患者停药后至少需随访2年。


尽管停药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但是我们仍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减药停药充满信心,努力减轻患者及家长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走出癫痫的阴霾,争取停药5年,10年无复发,达到解除癫痫的最终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儿癫痫患者感冒禁用药物和可用药物整理

(一)西药篇

禁用的感冒药物:一般含有氯苯那敏,麻黄碱,伪麻黄碱,金刚烷胺,可待因,咖啡因的感冒复发制剂都是不能用的。(不要选用泰诺,白加黑,酚磺伪麻片,氨麻美敏片,护彤,新康泰克,好娃娃,小儿葵花牌感冒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幸福伤风素,999小儿感冒颗粒,艾畅等等)。

学会自己看药品说明书。很多中成药感冒药都混合了西药氯苯那敏和咖啡因,是不能吃的。

禁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不能用,喹诺酮类的所有药物不能用(诺佛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氨基糖苷类所有药物不能用小儿(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磺胺类禁用


可用药物

发烧西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美林,退热栓)

中成药退烧:小儿柴桂退烧颗粒,一般小儿感冒初始可以选用中成药,比如小柴胡颗粒,(抗感颗粒,板蓝根,双黄连用于风热感冒及病毒引起的流感)。

打喷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赛庚啶属于抗过敏药,对打喷嚏,过敏性咳嗽即夜间咳嗽效果佳。

流鼻涕鼻塞:可选用儿感清口服液,效果很好。(德国药物Babix-inhalat N,28.6%桉树油和71.4%云杉精油。不含有薄荷油,婴儿用更好,直接滴在衣服上,不要涂鼻子上和皮肤上),国内用选用驱风油代替熏鼻子,含有薄荷油比较辣小心不要弄到眼睛,一般可滴在纸巾上,热水水蒸气熏鼻子,很快鼻子就通了,我们正常孩子一般用含有伪麻黄碱或者麻黄碱的收缩鼻粘膜血管,缓解鼻塞,但是癫痫孩子禁用,像艾畅就不要喝了。


咳嗽:一般感冒都是一个过程,发烧,流鼻涕之后就是咳嗽了,家长心里要有数,不能操之过急,发烧就用退烧药,针对不同症状选用不同药物,有条件可以带孩子上医院查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发烧,如果两者都不是,就要考虑幼儿急疹,幼儿急疹跟感冒类似,不过它无需吃抗生素,一般发烧2-3天就出一身的疹子,之后就退烧,很快康复,孩子只需要退烧药就可以。咳嗽一般都会用到抗生素,

感冒可用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效果更好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等。

2.头孢(不过敏可选择):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头孢匹林,头孢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克洛(口服最常用),头孢呋辛,头孢孟多酯钠,头孢尼西,头孢丙烯等。

第三代:头孢哌酮(常用),头孢曲松(常用),头孢噻肟(常用),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口服常用)等。

第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

**注意:一周内服用了含乙醇制剂(藿香正气水等),静脉滴注了含乙醇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等),乙醇擦浴后,再使用头孢菌素抗生素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呼出气呈酒味,头痛头晕,心悸,气促,恶心等。所以家长必须注意。


**头孢一般吃3天没有效果可换用阿奇霉素,小儿感冒咳嗽大部分多是支原体引起的,特别是慢性咳嗽(除抗生素外,还需增加抗过敏药,缓解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咳嗽)。


3.氨曲南

4.美洛培南(超级抗生素),**注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禁用癫痫患者。

5.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支原体感染首选),这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耐药,特别阿奇霉素用的最多,一般阿奇霉素采用首次剂量加倍,吃3天,停4天再接着吃,但是如果咳嗽严重可口服5天再停,其他抗生素一般口服不要超过5天,否则产生耐药。

**口服抗生素后最好配合益生菌(妈咪爱,三联活性菌,culturelle,枯草杆菌二联活性菌,合生元等等),不然抗生素将肠道益生菌杀死了,导致孩子消化不好,可引起腹泻。


干咳:可以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不得选用含有可待因或麻黄的药物。

咳嗽有痰:一般选用口服香港猴枣散,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溴已新(没氨溴索效果好),复方甘草合剂。有痰不得选用止咳药,否则压制咳嗽,痰堆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


有痰也可雾化:

(1)生理盐水,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这3个是经典的配方。

(2)生理盐水,氨溴索针剂。

(3)a-糜蛋白酶,生理盐水


雾化必须先拍背,先把手掌弯曲,呈空心,背部由下往上拍,大概拍8-10分钟。将痰拍松,待会雾化过后会咳出痰液,所以拍背可以得到非常好的雾化效果。

一、无论服用那种感冒药,最好不要过久,特别抗生素,一般3天,最长5-7天。

二、感冒期间多喝水,排泄病毒,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轻药物对孩子肝脏的损害。

三、3岁以下小儿心肝肾神经发育尚未完全,不得服用阿司匹林,注射扑热息痛。否则容易引起惊厥和黄疸。

四、再次建议,能吃药尽量吃药,不要吊瓶,中国是个输液大国,基本小感冒医生都会叫你打针,但是你会发现,打针之后感冒好了,没过多久又感冒了,抵抗力在下降,下次你感冒了又必须打针才能好,周而复始,口服是吸收慢一点,就算感冒慢一点好,你会发现感冒只是吃药好的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好,以后生病也是口服感冒药就很快痊愈,除非严重肺炎,其他不建议吊瓶。


(二)中药篇

一些家长跟我抱怨,医生给开的蒲地蓝口服液孩子越喝越严重,因为不对症,越吃越糟糕,医生很多是西医,并不太懂分辨风热和风寒感冒,医院对付发烧咳嗽病人基本都是一条套路,都是用这几个药物,没有对症,大撒网式的给药,不对症的用中成药是会导致反效果的,下面跟大家讲讲使用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区别,还有暑湿感冒和用药:


风寒型感冒: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苔薄白,畏寒、低热、无汗,吐稀薄白色痰,肌肉疼痛,咽喉红肿疼痛,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寒咳主要症状为:人有些畏寒,痰白且较清晰,喉咙不痛却偏痒,嘴巴也不干不苦。


中成药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原则。可选用(小儿解表颗粒,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川芎茶调散)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食疗有姜丝萝卜汤,香菜葱白汤等。


风热型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舌苔带点黄色,也可能白色,舌体通常比较红。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或带黑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便秘,浓涕,通常黄色,口渴多饮、心烦。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发黄、较粘稠,咽喉红、肿、痛,口干、口苦;


治疗以辛凉解表为原则。(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解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银翘解毒颗粒,蒲地蓝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食疗有薄荷粥,贝母蒸雪梨等。


暑湿性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口淡无味,畏寒、发热。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宝宝冬春季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常见,中医认为这属于风邪犯肺,而夏天感冒则打喷嚏、流鼻涕不明显,发热头痛多见,而且脾胃功能失调,宝宝不想吃饭,恶心呕吐,大便变稀,西药感冒药的作用基本上是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的,却解决不了宝宝恶心呕吐的症状,脾胃失调可用香港衍生开奶茶。


针对暑邪感冒,中医采用清暑解表的方法,如:新加香薷饮加减,这服药由银花、连翘、香薷、豆豉、厚朴、扁豆、佩兰、藿香配伍组成。而香薷具有解表祛湿,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小婴儿也可吃藿香正气液(或者片剂),但不能吃藿香正气水,由于水属于酊剂,有些成分用酒精提取,因此水里含有少量酒精成分,故小宝宝不能服用。


小儿癫痫治疗误区

对于癫痫治疗,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老关心“抗癫痫药”要吃多少年才能停药。其实,癫痫药吃多长时间,取决于病因是什么。如果良性癫痫或者与发育相关的癫痫,是和年龄相关的,患儿到了一定年龄就康复了。婴儿良性癫痫到了三岁就好了,儿童期良性癫痫到了青春期就好了。这些癫痫将来一般不会再复发了,过了年龄就彻底好了。

目前所有“抗癫痫药”,名字都要打引号,因为现在这些药物本质上只是“抗发作药”,只能是控制癫痫发作,有时候也可以控制癫痫放电,但是不能真正控制癫痫病的出现,也不能让癫痫病提前好。实际上看,有约三分之二的癫痫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癫痫就不再发作,如果持续2年以上不发作、脑电图没有癫痫放电,就可以试行停药,大多数停药也不再复发。

对于一些有明显脑发育异常、畸形等有病灶的孩子,即使一段时间内不发作,未来还是有再次发作的可能,因此要更加慎重停药。目前,对于癫痫病灶明确,而且可以切除的小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来铲除病灶,其中大约70%左右能够将来彻底不发作。

怎么才算是好了?根据最新的国际抗癫痫联盟的指南,一般情况下,连续10年无癫痫发作,而且抗癫痫药已停用5年以上,仍然无发作的患者,认为这次癫痫已经痊愈。但是,对于儿童,如果已经超过了其所患癫痫综合征的痊愈年龄,停药了仍然无发作,就认为是痊愈了。

相关阅读:

抗癫痫药物怎么选?还傻傻搞不懂?

生酮饮食是如何治疗癫痫的?

癫痫会影响孩子智力吗?能打疫苗吗?

本文是刘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