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我院在我市率先开展肠镜下黏膜切除EMR术治疗
发表者:刘驰 1287人已读
结直肠息肉是指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肿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等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无症状的患者行肠镜体检,也常会发现结直肠息肉。目前认为肠镜下摘除结直肠腺瘤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因广基息肉大多为腺瘤,所以广基息肉建议行全瘤切除。
目前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治疗,内镜医师主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形状、是否有蒂等,选择合理的方法来治疗不同的息肉,在临床实践中一般0.4~2cm的广基或亚蒂息肉,给予EMR治疗,黏膜下注射液体后圈套切除,不仅增加了息肉完整切除率,而且减少了术中穿孔率;注射液的隔热作用也可以减少迟发性穿孔率;注射液中加人肾上腺素,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观察和操作。
EMR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内镜治疗新方法之一,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目前被临床上广泛使用。
内镜治疗方法;常规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找到息肉,于息肉基底部外侧黏膜多点注射,使肠壁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离,广基息肉抬举,使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行电凝电切治疗,创面可予以APC或热活检钳处理,部分创面予以止血夹夹闭。治疗后建议患者少活动,禁食,给予补液等对症处理,术后注意观察大便是否带血、是否有腹痛等。
近期在宋展副院长和王耿泽主任的指导下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肠镜下EMR术,造福了南阳人民。
本文是刘驰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7-05-21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