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阴道排液是输卵管癌的早期表现!
发表者:刘东光 7156人已读
依据既往的临床经验,以及教科书论述,输卵管癌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极低,早期发现就更为困难,往往是手术中、后,才明确诊断为输卵管癌,甚至有的术后病理也不能明确,预后极差。可见输卵管癌术前诊断多么困难,又多么重要!因此,输卵管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数十年来妇科肿瘤医生持续研究,又难以攻克的临床问题。
近期,我们连续术前诊断2例早期输卵管癌,是因为病人能够明确陈述阴道排液现象,同时我们也重视了病人对这一征象的描述。
例1.患者48岁,因月经不规律,伴有阵发性阴道排液,于半年前到当地二级医院就诊,拟诊:老年性阴道炎,给予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建议取环,行妇科彩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约59×30毫米。随到三级医院就诊,复查妇科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实性占位性病变,约66×29×32毫米大小,并描述呈迂曲管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再到我院就诊,发现阴道有萎缩,炎性改变明显,检测支原体阳性,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同时查血CA125:299.60U/ml。考虑输卵管肿瘤(恶性可能性大),建议尽快治愈阴道炎后住院手术。患者于2017-5治愈阴道炎后住院,并行子宫附件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占位性病变,左侧输卵管癌?结合临床拟诊:左侧输卵管癌。术中见子宫萎缩,相对于正常子宫3/4大小,双侧附件粘连,左侧显著,左侧输卵管增粗约70×40×40毫米大小,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和阑尾。病理组织学检查:左侧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肿瘤大小60×30×30毫米,双侧卵巢及右侧输卵管未见癌累及,子宫、大网膜及阑尾未见癌累及。病理分期:IA期。
例2.患者52岁,因绝经2年,伴阴道干涩,就诊当地一级医院,拟诊:老年性阴道炎,给予阴道盥洗及物理治疗,盥洗后发现,阵发性阴道排液,自以为是灌入的液体,持续4个月未见好转,就诊于当地二级医院,行妇科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7毫米,盆腔低回声包块约36×25毫米。随到我院就诊,建议其行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子宫附件磁共振检查,因肿瘤标记物检测均为阴性,而拒绝子宫磁共振检查,次日复诊时,再次建议其子宫附件磁共振检查,和或腹腔镜探查,以免漏诊输卵管卵巢肿瘤。1周后患者行子宫附件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输卵管癌可能。结合临床拟诊:右侧输卵管癌。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大网膜和阑尾。术中见子宫轻度萎缩,左侧附件和右侧卵巢未见异常,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及伞部增粗,伞端见菜花样组织充填,约直径15毫米,道格拉斯窝见约20毫升浊黄色液体。病理组织学检查:右侧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肿瘤大小60×25×20毫米,双侧卵巢及左侧输卵管未见癌累及,子宫、大网膜及阑尾未见癌累及,道格拉斯窝积液中找到癌细胞。病理分期Ic期。
上述2例患者均处于围绝经期,此期从临床角度看,是“多事之秋”。而多数女性有一个老观点就是,把异常的阴道子宫出血当做“乱经了”,熬过去就没事了,实际上,仅仅有1/3的病人能够熬过去,2/3的病人熬不过去,是需要大夫给予帮助的。另外,认为进入更年期了,不再适宜同房了,同房就会引起炎症,错把阴道异常分泌物当做老年性阴道炎对待,而不能准确描述阴道阵发性排液的具体状况,导致延误诊断。第三,大部分人没有定期查体的意识,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就不如年轻时敏感,待症状明显了再就诊,发现异常情况时就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治疗效果就很差了。第四,作为妇科医生,脑子里要装着这个病的临床表现,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应该放过,要抓住异常(如围绝经期盆腔异常包块、阴道阵发性排液、阴道异常出血、宫颈液基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的腺细胞等等)“穷追不舍”直到明确排除这个疾病为止。
本文是刘东光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7-15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