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曾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专家讲座

霍乱诊疗常规

发表者:李侗曾 人已读

【概 述】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临床上以起病急剧、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便、脱水、肌痉挛和尿闭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霍乱在人群中流行至少有2个世纪,自1817年以来曾发生七次世界大流行。自1820年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

1.1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尤其是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

1.2 传播途径:属于胃肠道传染病,食物或水源被感染者的排泄物污染后可引起暴发,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

1.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短暂免疫力,可二次感染。

1.4 流行特征:我国流行为夏秋季,每年7-10月为发病高峰,流行地区以沿海一带如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主。

2.临床表现:潜伏期多数为1~3日,最长7日,多为突然发病。

2.1临床分期:典型病例分为吐泻期,脱水期和恢复期。

2.1.1泻吐期:大多突起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其特点为无里急后重,多不伴腹痛,便后有轻快感,但少数病例可有腹痛或血水样便。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大便初为黄色稀水便,量多,以后呈米泔水样,每次可超过1000m1。呕吐为喷射状,初为胃内容物,后渐呈米泔水样。多数病人有腓肠肌痛性痉挛。本期持续数小时或1~2d。

2.1.2脱水期:由于持续而频繁的腹泻和呕吐,病人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病程一般为数小时至2~3天。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尿毒症,酸中毒,肌肉痉挛,低血钾。

2.1.3恢复期(反应期):脱水得到纠正后,大多数症状逐渐消失。吐泻停止,体温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尿量增多。但l/3病人可出现反应性发热。

2.2临床分型:根据脱水程度、血压和尿量分为轻、中、重三型。

2.2.1轻型:起病缓慢,腹泻每日不超出10次,为稀便或稀水样便,一般无呕吐,持续3~5天后缓解,无明显脱水表现。

2.2.2 中型:有典型的腹泻和呕吐症状,腹泻每日达10~20次,为水样或“米泔水”样便,量多,因而有明显的失水体征,血压下降,收缩压70~90mmHg,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500ml以下。

2.2.3 重型:除有典型腹泻(20次/天以上)和呕吐症状,存在严重失水,因而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脉搏细速,收缩压低于70mmHg,24小时尿量50ml以下。

除上述三种临床类型外,尚有一种罕见的暴发型或称中毒型,又称干性霍乱,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即迅速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

3.1 一般检测

血常规 一般检查

血常规 失水引起血液浓缩,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粪常规 黄、稀,镜检可见黏液,也可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生化检查 尿素氮、肌酐升高,碳酸氢离子下降,酸中毒纠正后可出现低钾血症。

3.2 血清学检查:由于抗体一般在病程第5天后才出现,对临床意义不大,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的追溯诊断和粪便培养阴性患者的诊断,慢性带菌者可持续高水平。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3.3病原学检查

3.3.1粪便涂片检查 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稍弯曲的弧菌,无芽孢,无荚膜(O139可产生荚膜)

3.3.2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 新鲜粪便做悬滴或暗视野镜检,可见穿梭状运动的弧菌;随后滴加O1及O139群抗血清,根据其运动停止情况判断细菌群型。

3.3.3增菌培养 尽早、尽快运用新鲜泄吐物在PH8.4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培养,并进一步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别。

3.3.4核酸检测 通过PCR方法识别是否为霍乱弧菌,并进一步分型。

【诊 断】

1. 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2. 疑似病例: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且存在轻型症状者;

轻型症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中毒型病例症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中型或重型临床表现者

3.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霍乱临床表现且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

在暴发疫情中,暴露者具有霍乱临床表现。

4.确诊病例:具有霍乱临床表现,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者。

【鉴别诊断】

1.非O1群霍乱弧菌性肠炎 临床症状较典型霍乱轻,鉴别主要依靠细菌学检查。

2.急性细菌性胃肠炎 可由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性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等引起。与霍乱的相同点是腹泻及呕吐,不同点是:无流行性,可以集体发病;肠炎常有较重的腹痛,甚至还有全身症状;无米泔水样便,粪便为黄色水样便或偶带脓血;常常先吐后泻;粪便细菌学检查无弧菌;培养出相应的致病菌。

3.病毒性胃肠炎 常由人轮状病毒、诺沃克等病毒引起。相同点是腹泻,呕吐,水样便,便中无红、白细胞。不同点是:流行季节为秋冬季,发病年龄组在人轮状病毒多2岁以下,而诺沃克病毒为成人与5岁以上的儿童;排泄量不太大且无米泔水样大便;可有呼吸道症状;粪便细菌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均阴性但病毒学检查阳性。

4.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患者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每次便量少,易与霍乱鉴别,轻型患者仅腹泻,粘液稀便,需与轻型霍乱鉴别,主要依靠粪便细菌学检查。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抗菌对症。

1.严格隔离

病人应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及时上报疫情。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应分别隔离,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症状消失后,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及时补液

原则上应早期、快速、足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及时补碱,见尿补钾。

口服补液:轻、中、重度脱水患者均首选口服补液。重度脱水患者辅以静脉补液,当血压恢复正常以后,如果口服补液的量能够达到继续丢失量及生理需要的水量,则可将静脉点滴减到维持状态,或完全撤除,继以口服补液。

方法:最初6h,成人750m1/h,小儿(20kg以下)250ml/h,以后每6小时的服入量为前6小时泻吐量的1.5倍。

ORS配方:每升液体内有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可用枸橼酸钠2.9g代替)、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可用蔗糖40g代替),一般作半量包装,用500ml水冲服。

静脉补液:适用于重症患者和不能口服补液者,原则是“损失多少补多少,损失什么补什么”。通常选择541溶液。

输液量及速度:成人参考下表,直至休克纠正,以后减慢速度,补足累积损失量后,按每日生理需要量加继续损失量补充液体。

脱水程度

24小时补液量

前2小时

其后

轻度

3000~4000ml

5~10ml/min

中度

4000~8000ml

2000~3000ml

5~10ml/min

重度

8000~12000ml

40~80ml/min

20~30ml/min

儿童患者失水严重,发展快,易发生低血糖昏迷、脑水肿和低钾血症,需及时纠正失水和补充钾盐。轻度失水24小时补液100~150ml/kg,中、重度失水为150~200ml/kg和200~250ml/kg。重症患儿多采用541溶液,若采用2:1溶液应注意补钾。输液速度4岁以上儿童以20~30ml/min,婴幼儿以10ml/min的速度输注。脱水纠正后逐渐减慢至2~3ml/min维持。脱水纠正且有尿时,应注意补钾。

液体配制

5∶4∶1液:最常用,按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加10%葡萄糖140ml的组合。

2∶1液:生理盐水1份和等渗液1份

3∶2∶1:5%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等渗液1份。

3.抗菌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能减少腹泻次数,加快从粪便中清除病原菌,从而缩短病程。常用的有:多西环素,成人200mg,每日2次,小儿6mg/㎏•d,分2次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coSMZ),剂量成人2片,每日2次,小儿30mg/㎏,分2次口服。环丙沙星,成人0.25~0.5g,每日2次,或其他喹诺酮类。以上药物疗程均为3~5d。O139弧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及链霉素耐药。

4.针对发病机制治疗

抗分泌药有氯丙嗪、黄连素。前者对小肠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有抑制作用,能减轻腹泻,可应用1~2mg/kg,口服或肌内注射;黄连素可抑制肠毒素和具有抗菌作用,成人每次0.3g,每日3次,口服,小儿每日50mg/kg,分3次口服

5.对症治疗

纠正酸中毒:出现酸中毒,可根据pH值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情况,应用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通常碳酸氢钠5ml/㎏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5mmol/L。

纠正休克:经大量及时补液后血容量基本恢复,但血压仍低者,可应用地塞米松20~40mg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静脉滴注,并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和/或阿拉明等。

抗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严格控制补液量,以量出为入、宁少勿多为原则,酌用50%高渗葡萄糖,速尿,以及利尿合剂等。必要时应进行透析疗法。

纠正低血钾:在输液过程中发现低血押,应迅速补充含钾溶液,每日按排出量适当补充3~6g钾盐,必要时可参考血清钾及心电图决定用量。

【预 后】

预后与所感染的霍乱弧菌生物型相关,也和感染者临床类型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正确相关。年老体弱者或有基础疾病、并发症者预后差,死因主要是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预 防】

1.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感染者和疑似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可以口服多西环素或者诺氟沙星预防性服药。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水和食物的卫生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应该进行彻底消毒,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3.保护护易感人群 可以通过口服菌苗保护易感人群。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后24小时,每日一次进行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出院;无培养条件者,病人应住院隔离14日。

编写者:李侗曾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158。

2.魏承毓,我国霍乱的流行特征和防控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94-896。

3.John D.clemens,vaccin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PNAS.2011, 108(21): 8529-8530

本文是李侗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