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介入治疗
发表者:马春华 420人已读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并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CT、MRI、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本文是马春华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7-06-23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