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胸心血管外科成功开展首例胸腔镜下微创肺减容手术
发表者:梅运清 2070人已读
最近,我院胸心血管外科成功实施了首例胸腔镜下微创肺减容手术。患者秦某现已康复出院。
家住宜川新村的老秦年轻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十年前就有“气不顺”的感觉,近三年多来情形越来越严重,稍一活动就气促,常常是“有气入,没气出”。最近半年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常需保持端坐位、吸氧,稍微活动就“上气不接下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诊于本市多家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无明显改善,最后有医院下出结论——只有进行肺移植手术才有望好转。患者几经辗转,最后经人介绍,来到我院胸心外科就诊。患者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是一种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病变多呈进行性恶化,有数据显示,终末期肺气肿的5年生存率与肺癌相当。对于肺气肿患者,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即吃药、打针仅为对症治疗,并不能阻止肺功能的恶化,而肺减容手术的出现则在改变了这种状况,为肺气肿患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
肺减容手术的理论基础为:肺气肿时,有限的胸腔中容纳了体积明显膨胀的肺组织,胸内负压消失,以致于小气道呼气时易于塌陷,而吸气时又不易复张,因此引起呼吸困难。外科可以切除此部分无功能肺组织,恢复胸膜腔的负压,重建肺弹性回缩力,缓解症状。肺减容手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完善,目前在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已基本被国内外胸外科学术界所认可,逐渐成为终末期肺气肿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目前肺减容手术多在胸腔镜下完成,对病人的创伤大大减轻,术后的康复也明显加快。
患者入住我科后,通过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准确找出无功能肺组织(普通X光照片只能诊断为肺气肿,但不能确定哪一部分为无功能肺)。胸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和药物调理,然后采用胸腔镜技术,在仅于患者侧胸部打三个"钥匙孔"的微创情况下实施了肺减容手术,成功地将患者左肺中已膨胀得又长又"肿"的无功能肺切除。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护理下,患者康复顺利。术后十天,已经康复的老秦告别了使用多年的氧气瓶,与胸心血管外科医生一一握别。
据胸心血管外科梅运清主任介绍,晚期肺气肿病人肺部膨胀,无功能部分不能舒张,肺部胀满胸廓,称为"桶状胸"。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施行肺减容手术。但以往传统的肺减容手术须从患者胸部正中劈开胸骨15-20厘米,创伤相当大,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大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慢,手术成功率较低,因而年龄较大的病人一般不考虑。而胸腔镜微创肺减容手术只需要打三个"洞",通过切割缝合器进行减容,创伤很小,病人痛苦轻,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年龄较大的病人也可施行。他说,微创肺减容手术是一种新的尖端手术,在上海仅有少数几个老牌医院开展,全国开展的也不多,我科成功实施这一手术体现了我院较高的整体综合实力。
2010.3 周永新供稿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2-02-05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