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幼方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介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发表者:倪幼方 人已读



摘要:ICD即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它的原理是,当患者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时,仪器就会自动调整心脏出现的严重电活动紊乱,使患者心律转为正常,从而避免猝死。



ICD即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它的原理是,当患者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时,仪器就会自动调整心脏出现的严重电活动紊乱,使患者心律转为正常,从而避免猝死。国际上关于ICD治疗的研究显示,ICD治疗组可降低28%的死亡率,心律失常死亡降低50%,且射血分数低的人群(EF<35%)获益更为明显。



早在《2008年ESC(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及治疗指南》中就建议:无论是缺血性心脏病还是非缺血性心脏病,如果心功能分级是Ⅱ~Ⅲ级,在接受了最佳的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仍不能提高至35%以上,且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在一年以上,建议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ICD目前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除颤的作用,因为它通过电极与心脏的零距离接触,还可监测心血管的一些生理变化(例如监测肺水肿等心衰患者的心衰预警信号),也为诊治其他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帮助。



ICD的问世为心源性猝死防治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领域。ICD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自动识别并治疗该类心律失常的优点,是此类患者最佳的选择。较普通起搏器而言,除了能除颤后又可心脏起搏,还可以随时进行体内除颤,终止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可谓“一机两用”。“ICD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优于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陈维主任说,“别看身高不足5厘米,体重不到80克,但关键时刻能大显神威,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可谓患者的‘守护神’,现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因心源性猝死而植入ICD,之后重新步入政坛,叱咤风云。然而不少人却没能如此幸运,他们都来不及植入ICD而悄然离世,他们的死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警惕心源性猝死。”



实际上,ICD技术的进步以及大系列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证实了ICD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裨益远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总死亡率减低20%-54%。再者,许多研究已表明,ICD能有效地终止99%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不过,ICD植入术为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对医院的设备、张建卿的技术都有很高要求,是介入高端技术,要求术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近年来国内仅有少数大医院开展此项手术。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 ICD

本文是倪幼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