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者:彭易坤 950人已读
一、 概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诱因则多见于外伤。
二、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2、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向地性
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效。
三、 病因
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耳石病
迷路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及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中。
2、外伤
颅脑外伤,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颈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的内耳循环障碍,特别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天及数周,或头部加速减速运动时所致的外伤。
3、耳部疾病
如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后,梅尼埃病缓解期,前庭神经炎、突聋。
4、炎症或者是外伤引发的眩晕
病毒性迷路炎、化脓性中耳炎、前庭神经炎都是有引发位置性眩晕的可能的。军科院的患者资料统计显示,每一百个位置性眩晕患者当中,有15个有头外伤的病史,13个患者有前庭神经炎史,此外还有一些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由此可见这类情况和位置眩晕的发作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5、耳石症引发的眩晕
位置性眩晕,一般都有明显的头位变化,传统的研究认为,耳石碎片因为重力的作用在半规管中水平的移动,这样就造成了位置性眩晕,当头位变化时,壶腹嵴发生位移,刺激前庭神经,产生眩晕。
6、γ球蛋白血症
球蛋白一般都沉积在壶腹嵴上,在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的时候(比如酗酒者酒精使壶腹嵴变薄),都可能会引发位置性眩晕,说以有了球蛋白血症这一学说。此外,还要告诉朋友们的是重度耳聋患者,特别是儿童,佩戴120~130dB高强度的助听器的时候,也是极易引发此病的。
四、 治疗方法
治疗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地治疗。
1、心理治疗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2、体位和头位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3、抗眩晕药
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有一定效果,也可加服血管扩大剂及西地泮类药物。
4、前庭习服疗法
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疗效。
5、体位疗法
指导病人闭眼,从坐位到侧卧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s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每3h进行一次,通常7—10g症状可消失。
6、手法耳石复位
目的是使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法不同。
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的管结石。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的管结石。
Brandt-Daroff习服练习:用于三个半规管(嵴顶或管结石)治疗后仍较轻微残余症状的患者。
Semont方法 :治疗三个半规管的嵴顶结石。
(1) Epley手法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Epley耳石复位法 3
A: 从起始坐位改变为平卧位
B: 头伸出做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度
C: 头转回中线位,头向健侧转 45度
D: 身体转动至健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与水平面呈45度
E: 保持此头位回到坐位,含胸低头30度
*上述每个位置均保持到眩晕和眼震消失
耳石复位治疗
3. Lempert翻滚复位法4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③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7、手术疗法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
五、 用药安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本病极为常见,在眩晕病人中占18%。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5-03-23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