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体检表带来的思考
今天上午我离开杭州去厦门,看望一个年纪不到五十却即将告别人世的亲人,我的表姐夫在去年罹患结肠癌伴肝转移,当去年五月底我的表姐告诉我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因为他单位每年都有组织体检,而且就在前三个月刚刚体检好未发现异常,但B超提示肝回声增粗增密。过两三个月后他自觉右上腹痛到医院就诊时发现肝内已经有多发肿块,再进一步检查发现右半结肠有巨大肿瘤,这时癌胚抗原已高达70(正常是0~5)。我条件反射般立即问表姐:”他当时体检有没有查过这项指标?“表姐说:”没有啊,他们查的都是什么糖抗原。“我听后非常震惊:”那他们还搞什么体检,这么基本的指标都不做,做那些没有的东西干什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沈凌 在中国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健康,很多单位都会把每年的体检作为一种福利给员工,但是由于经济因素很多医院都会列出不同价位的套餐,但是这些套餐的制订非常随意没有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结果却是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以我的表姐夫为例,那时的那个体检医院列出不同套餐让单位选择,除了常规的胸片、B超、血尿常规、生化这些相同的以外,其他指标制订的随意性很大,作为肿瘤标志物的项目除了有甲胎蛋白这一项还有价值,其余的糖抗原不论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胃肠道肿瘤都非常差。但是由于单位体检,个人无从选择。我又把妈妈的体检表也翻出来一看,也发现类似的问题,在本来不高的体检费竟然包含血粘度这项无用的内容,我一问妈妈她说单位给了这些钱用完就算了,所以让医生替她做了选择。这让我一时无语。同样由于PET/CT在各地的普及,再加上富裕阶层的扩大,有些医院搞起的VIP套餐,以一万左右的价格进行PET检查,且不说这种检查会让病人接受过多过大的辐射,这项检查作为体检的价值在哪里?它能发现早期的胃肠道肿瘤吗?
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会有些病人要求做体检,我一般要了解病人的情况来决定开的检查项目,一个情况是想花多少钱,二是年龄性别以及生活区域和个人嗜好职业等等,所开出的单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地区的医保政策也很重要。例如在浙江地区由于它的CT费用在全国是较低的,所以我建议只要40岁以上有10年以上吸烟史的直接做肺部CT。如果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女性,我建议你常规要做一下甲状腺B超,因为近年来随着甲状腺B超检查的普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已成为排入前十位的恶性肿瘤。如果你是在煤矿和高污染环境工作以及吸烟10包年以上的人群,我建议你进行肺功能检查,因为我们发现在4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中至少在10%以上的人群存在肺功能的异常,而这些人群出现胸闷症状会误以为心脏病到心内科就诊反而耽误病情。如果你是有生活在乙肝流行区有过小三阳或者大三阳患者,建议你查甲胎蛋白并且直接做肝脏增强CT,因为早期肝脏弥漫性病变B超的识别能力不高,而CT相对准确性高。我的表姐夫B超提示光点增多增粗其实就已有问题,我以前遇到过类似的病人也是在我坚持下完成CT检查后确认肝脏病变。当然女性患者乳腺B超和妇科B超也是常规,会对卵巢癌的抗原标志物则是某些糖抗原意义大一些。所以我一再呼吁我们的体检项目要因人而异避免单一化,另外要求根据循证医学来制订我们的早期肿瘤的筛查。
对于我们患者,如果你是自已要求体检,要记住针对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不可盲目贪多贪贵,当然也不要贪便宜,记住对于肿瘤而言早期发现所能得到的获准远远高于你付出的。
本文是沈凌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醒的很好
看了沈医生的文章,我知道明年体检该查什么了,谢谢!
感觉没次去医院都是迷迷糊糊,我以前听别人说体检要到门诊一样样开单,看来是对的!
谢谢沈医生发表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