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耳内镜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好不好?
发表者:施俊 2258人已读
1.耳内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是由于感冒等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鼓室内积液,从而表现为听力下降和耳部闷胀感等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我科开展了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耳内镜下可以直观看到鼓膜及中耳积液情况,吸除鼓室内积液再辅以药物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2.与其他治疗中耳炎的方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类、减充血剂滴鼻等,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直视下或显微镜下的鼓膜穿刺、放置鼓室通风管等方法。
和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耳内镜下穿刺抽液后患者治愈率高、病程短。穿刺抽除积液后患者耳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可立竿见影地减轻或消失。同时内镜下的图像和录像资料保存方便,便于观察治疗进展。
与直视下或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相比,耳内镜能治疗提供高质量的放大图像,能避免因视野狭窄鼓膜暴露差导致的对中耳结构的损伤,而且在门诊即可操作,无需住院或入手术室,更便于患者治疗。相比显微镜下治疗,耳内镜治疗价格较低,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做了耳内镜治疗后,鼓膜能长好吗?
鼓膜抽液后,绝大多数患者的鼓膜穿刺针孔会在几天内自然愈合。期间要保护外耳道,避免进水。对于鼓室置管的病人,一般在置管后一年需耳内镜下取出置管,取出后鼓膜一月左右会愈合。
4.治疗痛吗,症状会立刻好转吗?
由于耳内镜下视野清晰,操作全在直视下进行,对鼓膜的创伤很小,仅有少数人会感到一些疼痛不适。对于鼓室置管的患者,可以在鼓膜表面麻醉下进行治疗,疼痛都能耐受。
耳内镜下的鼓膜穿刺在直视下操作,能有效清除鼓室和咽鼓管内渗出物,改善中耳通气功能。行鼓膜穿刺后大多数患者立刻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听力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耳内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便捷、经济、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本文系施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施俊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7-05-26 16:38
网上咨询施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