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教你看懂CT报告单
发表者:郭兴华 25024人已读
做完CT检查,一大堆专业术语,会让我们一头雾水,今天简单帮大家科普一下。
不用任何干预直接做的,叫CT平扫。
打入造影剂后再检查,叫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延迟期等几组图像。
增强扫描已成为CT扫描的重要方法,可提高病变对比,了解病变血供特点,最终有利于明确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
CT报告描述中会有一个CT值的概念,它是各种组织密度的一个人工规定的相对量值,单位为HU。规定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为正1000HU,空气为负1000HU,一般软组织40HU左右。借CT值可大体判断不同病变的组织成份。
现代CT设备性能极大提高,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可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做二次处理,叫图像后处理。常用的方法可能在报告中提到的有以下几种:
用动脉期增强图像,重建出血管图像,叫CT血管成像(CTA),所用的方法叫最大密度投影(MIP)。
三维重建后,观察表面空间结构的方法,叫表面重建(SSD),三维空间感极强,类似解剖标本。
利用三维数据,观察管腔内部表面情况,类似于内窥镜的视角,这种方法叫仿真内窥镜(VR)。类似虚拟现实的技术。
将横断面采集的原始图像重组成其它方向上的平面图像,如冠状位(左右)矢状位(前后)或任意斜面图像,叫多平面重建(MPR)。
将横断面的原始图像沿某解剖结构,如弯曲的肋骨、血管等,重组成一个平面图像,叫曲面重建(CPR)。
诊断或印象一栏,便是本次检查后影像医师阅片后的诊断意见了。
简单的,常会明确写出诊断,如第几肋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脑梗死、肝脏海绵状血管瘤、III型肺结核等。
写“占位性病变”,一般是指肿瘤,这时会紧跟一句,考虑…肿瘤。但有时常会
写…可能性大,说明单凭这一次CT资料不能肯定诊断,但影像医师有个人的顷向性意见。
诊断时常会写有分型、分度、分期等字眼,这是为了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所必须做的,但患者或家属等行外人士,这时不可盲目对号,因为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不同行业,分型、分期、分度标准各不相同,以避免带来误解。
后面常会有一句,建议…。这是结合本次检查,需要提醒下一步应做的检查或治疗,供临床医师参考。
最后是签名和日期时间,这个日期时间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需要多次复查,动态观察,所以医生们很注重日期时间,急重症患者,甚至要精确记录到时分。
本文系郭兴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郭兴华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6-07-26 11:40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