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神奇了!导尿管竟能巧治吞咽障碍!
发表者:谭波涛 1036人已读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留置尿导管型,Foley导管(导尿管)已经被发明近100年了。但近日,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却使用这种导管治好了一位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吞咽障碍,小事不小
你享受的每一口美食,在不经意间都伴随着吞咽(swallowing)这个复杂的运动。但是在某疾病的影响下,特别是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送到胃的病理状态即为吞咽功能障碍。临床上,吞咽障碍常表现为:呛咳,咳嗽,唾液增多,下咽困难,进食速度变慢等。脑卒中患者是吞咽障碍的高发人群,其发生率高达29%~60.4%。吞咽障碍容易引起患者反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消瘦、脱水,甚至窒息死亡等不良后果。张口进食本是令人愉悦的行为,当我们不再能够与家人共进晚餐、连喝每一口水都特别费劲的时候,你会发现,吞咽这件小事其实不小,值得关注!
球囊扩张训练:物品准备,导管注水测试,扩张训练!
小小导尿管,解决大问题
熊爷爷今年76岁,本来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可是突然发生的脑出血让他生活一下失去了色彩。经过治疗,熊大爷的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的很好,可是却出现了吞咽呛咳的情况,还老发生肺炎,身体也消瘦了许多,以往可以轻松大快朵颐的他,现在连喝水都困难。医生告诉他,都是吞咽障碍惹的祸,经过康复科言语-吞咽团队(ST)的吞咽评估及造影检查,明确了他吞咽障碍的类型及分期。针对患者“环咽肌失迟缓”这一主要问题,康复科对熊爷爷实施了以“导管球囊扩张术”为主康复训练。经过十二天的球囊扩张和其他康复治疗,患者环咽肌现在开放正常,可以正常进食各类食物,熊爷爷的生活又重新斑斓了起来!
(治疗后食团的通过环咽肌明显顺畅,残留减少)
科普时间:
问:啥是环咽肌失迟缓?
答:在咽与食管交界处,有横行纤维,两端向前附着于环状软骨,称环咽肌(cricopharyngenus,CP),是咽最下方的结构,吞咽时食物由此进入食管。环咽肌在食管上端充当着双向阀门的作用,肌肉松弛可使食团顺利下降进入食管;环咽肌紧张可以保证食团不反流到咽。休息时,环咽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收缩)状态;而在进食状态下,食团可触发环咽肌的松弛,完成吞咽。如果因脑卒中或其他疾病影响到控制环咽肌的神经结构,环咽肌无法顺利开放(环咽肌失迟缓)患者也就会出现吞咽困难。目前认为,环咽肌失迟缓是引起脑卒中(特别是脑干病变)吞咽困难常见的原因!
造影可见环咽肌失迟缓,食团通过困难,大量残留且部分误入气管!
问:啥又是导管球囊扩张术?
答:导管球囊扩张术是利用Foley导管(也就是普通导尿管)中的球囊,通过注射一定量的水保持球囊充盈,逐渐扩张失迟缓环咽肌的过程。在球囊扩张实施过程中,先将导管插到环咽肌,通过控制注水量改变球囊直径,充盈的球囊刺激食管黏膜,进而通过延髓反射弧增强启动反射性吞咽的能力,强化大脑的神经调控,以恢复环咽肌功能。这项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成功救治了许多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可见扩张的球囊位于环咽肌狭窄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简介:始建于50年代初期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理疗科,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尤其是近10年来在虞乐华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猛,学科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均显示出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发展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极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康复医学中心。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点,且为地方院校康复医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留学生培训基地。虞乐华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因子诊疗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物理因子治疗各类慢痛病、脑中风、偏瘫、截瘫、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据说关注的人长命百岁↑↑↑
本文系谭波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谭波涛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3-29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