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PBL)被发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完成141例病人,共158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内微小病灶的定位切除和病理活检。
|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看看下面的临床实验也许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 |
|
|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全组141例病人,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6岁(27岁~76岁),绝经前期90例,绝经后期51例;共158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均为X线钼靶发现,表现为单纯钙化者128个病灶,肿块或局部结构紊乱合并钙化灶者15个病灶,单纯肿块者15个病灶,病灶的位置各异,以外上象限居多。
2.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与切除活检
用Mammo DIAGNOST 3000(PHLIPS 公司)X线乳腺钼靶机检测,并定位乳腺内病灶。患者取立位,将乳腺固定在钼靶机夹板上,使之处于压迫状态。穿刺点常规消毒,将内装金属定位线的穿刺针,沿平行于胸壁的方向经皮肤慢慢刺人,当针尖到达并略超过病灶时停止进针,摄片观察针的位置,若位置满意,拨出穿刺针,将带有“倒勾”的金属定位线留置在乳腺内,再摄片供术者参考。然后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应用局麻或静脉麻醉,手术医生在金属定位线的引导下完整切除病灶。标本先送影像科照相,证实预定切除的病灶已全部切除后,再送病理科取材、冰冻诊断。若冰冻切片诊断为恶性,则行一期扩大手术,若冰冻报告为良性病变或无法确诊,则暂停手术,根据术后石蜡组织学诊断决定是否二期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
3.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分期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六版乳腺癌分期标准[1],以病理诊断时测量的病灶直径与淋巴结状况为准。
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工具——乳腺X线摄影
|
| 4、乳腺癌的术后随访 全组乳腺癌病例均进行随访与复查,第一次复查时间为术后3个月,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主要包括查体、乳腺癌标志物、胸片、腹部B超、全身骨扫描,对侧乳腺X线摄像与B超(保乳手术者包括同侧乳腺检查)。
乳腺癌手术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二、结果
1.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病理诊断 15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42例(42例病人),占26.6%(42/158),其余116处(73.4%)病灶为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3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囊肿病、腺病及其他良性病变75例。
2.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分期 0期乳腺癌12例(28.6%),I期24例(57.1%),Ⅱ期2例(4.8%),Ⅲ期4例(9.5%)。
|
| 3.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1) 0期乳腺癌12例,全部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其中保乳手术与术后放疗2例,改良根治手术5例,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 (2) I期乳腺癌24例,保乳手术(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6例,改良根治手术18例,清扫腋窝淋巴结8~31枚/例,平均19枚/例,均未发现癌转移;6例保乳病人术后接受放疗,10例病人术后接受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 (3) Ⅱ与Ⅲ期乳腺癌6例,全部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13~28枚/例,平均20枚/例,5例发现癌转移,术后全部接受放疗与化疗等综合治疗,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仅行辅助性化疗。
4.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术后随访:所有乳腺癌病人均进行术后随访,中位随访31个月(2~81个月),只有1例Ⅲ期病人于术后16个月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全部无病生存。
三、讨论
|
对于X线发现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应当积极建议其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
|
|
乳腺内可触及肿块的切除或针吸活检仍然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式。随着乳腺癌普查的开展及乳腺X线钼靶摄影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被发现。据估计美国每年有500000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被发现[2]。这些影像学上的异常表现可由乳腺发育异常或良性病变形成,但其中部分为乳腺癌或癌前病变,使得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准确定位活检进而明确其性质成为确定治疗方案的必需。
本研究158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全部采用金属线定位切除技术活检,共诊断乳腺癌42例,占26.6%(42/158),按照AJCC第六版乳腺癌分期标准[1],0期与I期乳腺癌共36例,占85.7%,其中导管原位癌12例,原位癌伴微小间质浸润(微小浸润癌)15例,其余9例乳腺浸润癌原发灶长径也均在2厘米以内,腋窝淋巴结均无癌转移,均属于早期乳腺癌,预后良好。
一般认为DCIS可以行保乳或单纯乳房切除治疗,无需清扫腋窝淋巴结,也无需术后化[3]。Ernster等[4]研究显示导管原位癌的10年相关死亡率仅为1.9%。
微小浸润癌也预后良好,Adamovich等[5]回顾微小浸润癌的研究发现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7~100%。
而Skinner等[6]认为触诊阴性乳腺癌与可触及肿块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差异,触诊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转移潜能及生长活性均低于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他对比857例可触及肿块T1乳腺癌与401例触诊阴性T1乳腺癌,发现可触诊性与肿瘤大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核分级、S相细胞比例增高、肿瘤的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且触诊阴性乳腺癌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可触及肿块乳腺癌。本研究的42例乳腺癌,经过术后中位30个月随访,仅一例Ⅲ期患者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41全部无病生存。说明经X线摄片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癌大多数为早期癌,预后良好,对此类病灶积极活检可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对其进行早期治疗,既减少了病人的花费与痛苦,而且还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
总之,对于X线发现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应当积极建议其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