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明亮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疼痛科常用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发表者:佟明亮 人已读

经阻滞作为临床比较实用的一项技术,很多医院和医生都在开展。但是如何规范化进行开展,这个问题还是困扰着很多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本文根据谭冠先教授主编的《疼痛诊疗学》对疼痛科常用神经阻滞进行整理,以便于疼痛科医生更加熟练、规范的开展神经阻滞。

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患者胖瘦情况不一,每个病人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治疗过程中旁开某一点多少厘米就没有实际意义。但是为了叙述方便和更加直观,本文仍采用旁开某一点多少厘米进行叙述,但是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神经阻滞治疗的作用机制

1、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滞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

2、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原因时,此疼痛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断恶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 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4、 营养神经 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能。

5、 抗炎作用 近年来发现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内的微小蛋白,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量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

二、神经阻滞与传统封闭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封闭不注意对肌腱部位的保护,加之大量应用激素,在医生和患者心目中留下了很坏的名声。而神经阻滞是要求医生根据科学的解剖定位、经过严格培训才可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而且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特别是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开展,使这项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神经阻滞和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三、疼痛诊疗过程中常用的神经阻滞

1、星状神经节阻滞

1)适应证:头面、胸背部及上肢带状疱疹、幻肢痛、灼烧性神经痛、偏头痛等。由于此技术还可改善头面、胸和上肢血液循环,对治疗雷诺病、硬皮病、脑血管痉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症也有良好效果。

2)解剖定位:星状神经节由C3-C7发出的颈下交感节与第1腰交感节组成,又称颈胸神经节,位于第1肋骨颈突起和第7颈椎横突根部的前方,并接受T1-T2神经。

3)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双肩下垫一薄枕。体表定位:先沿锁骨上缘向侧触及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2厘米,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术者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拉向外侧,中指指尖触压到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穿刺部位。用3.5厘米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指尖轻轻垂直进针,直至针尖及骨质,退针尖1-2厘米,回收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6-8ml。观察2-3分钟,出现同侧霍纳(Horner)征,表示阻滞成功,但是为了减轻患者不适,也可以不将霍纳征作为阻滞成功标准



4)并发症及防治:向下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进针浅且局麻药量大,阻断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穿刺部位过高或药量过大,阻断膈神经出现腹式呼吸减弱;针尖过于向尾侧,可能穿刺胸膜顶或肺尖,引起气胸。严禁同时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2、颈椎旁神经阻滞

1)适应证:治疗颈源性疼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椎根性神经痛、颈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等。

2)解剖定位:颈椎旁神经阻滞只在C2-C7之间进行


3)操作步骤:颈椎旁神经阻滞有2种入路,一种为后外侧入路法,另一种为侧入路法。后外侧入路法:取患侧向上卧位。体表定位:确定阻滞脊神经上一棘突,旁开6-8厘米。局麻下以10厘米的7号针穿刺,针稍偏向中线(5°-10°)进针,触及椎小关节后外侧,将针体稍退1厘米左右,再沿小关节外缘缓慢进针,注气阻力消失,提示针尖进入椎旁间隙。每个阶段注入镇痛消炎药3-4ml。后入路法应保持沿椎板外侧垂直穿刺,这样不会损失椎动脉。禁止进针旁开距离过大,进针后针尖偏向内侧进针,这样很容易损伤椎动脉。


3、胸椎椎旁神经阻滞

1)适应证:用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胸壁癌痛和术后疼痛。

2)应用解剖:胸段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进入椎旁间隙,各椎旁间隙之间无直接相通,。在接近中间部分沿椎间隙三角形底部疏松组织注射药物,有可能沿此间隙向上或下扩散。

3)操作步骤:此操作最好在B超引导下操作,以防止发生气胸。患者取患侧向上卧位,因相邻肋间神经相互交通,需上下各扩展一阻滞间隙。体表定位:在胸椎棘突最高点旁开2-3厘米,以后操作同颈椎旁神经阻滞。注意穿刺针勿穿破胸膜引起气胸。


4、腰椎椎旁神经阻滞

1)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根性神经痛。注射神经毁损药物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外周性癌痛具有良好效果。

2)(3)(4)步骤省略。

5、眶上神经阻滞

1)适应证:适用于眶上神经痛、额部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该范围的癌痛。

2)应用解剖:眶上神经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发出,前行于上眼提肌和眶顶壁之间,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分布于眼睑和前额部,其额支纤维可以延伸至颅顶与枕大神经交通。


3)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位,于患侧框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可触及眶上切迹。用手指尖可诱发出扳机点,常规消毒后,用3.5厘米长、7号短针沿眶下孔或切迹刺入0.5厘米,回抽无血即可注入消炎镇痛液0.5-1ml。也可以做眶内神经阻滞,针尖沿眶顶部骨质进针1.5-50px,回抽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1ml+复方倍他米松0.5ml



4)并发症及其防治:避免消毒液造成结膜或者角膜损伤;穿刺时术者左手示指始终保护患者眼球;穿刺不得超过50px,进针37.5px即可注药;眶内阻滞不可注射神经损毁药物;如出现局部肿胀可用冰袋冷敷。

6、眶下神经阻滞

1)适应证:用于该神经区域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癌痛治疗。

2)应用解剖:眶下神经为三叉神经发出的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最大终支,经眶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穿刺点体表定位是从直视瞳孔至同侧口外角做一垂直线,再从眼外侧联合(眼外眦)至上唇中点连线,两线交点即为穿刺点。或直接用手指于眶下嵴下偏内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眶下孔。


3)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3.5厘米长、7号针,经眶下孔进针,刺入2-2.5厘米即可注射消炎镇痛液1.5ml。拔针后轻压穿刺处5分钟,用创可贴贴敷。


7、上颌神经阻滞

1)适应证:上颌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疼痛、癌性疼痛、放疗后疼痛。

2)应用解剖:上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二支,由三叉神经节前部经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穿圆孔出颅。在翼腭窝内分出分支,包括神经节支(又称翼腭神经支)、颧神经支、眶下神经支、上牙槽后支。在眶下沟的分支包括:上牙槽中支和上牙槽前支。



3)操作步骤:取患侧向上卧位。体表定位:患者微张口,确定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中点,在两中点之间做一条连线,连线前侧0.5厘米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局麻下用带有标记的10厘米长、7号针垂直进针3.5-4.4厘米到翼突外板,将针退出1厘米,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重新进针不得超过设定的深度标记,如患者未出现电击样反应,可用针尖做扇形扫描,直至上牙或上唇出现电击样反应,表明针尖到达上颌神经根。回抽无血注入1%利多卡因1-2ml。观察3-5分钟,患者疼痛减轻,无其他不适,注入治疗药物。为避免反复穿刺,用神经定位刺激仪可以更准确的确定穿刺针到达神经干的部位。


4)并发症及其防治:不建议反复注射神经损毁药,避免局部组织萎缩;

8、下颌神经阻滞

1)适应证:下颌神经各支分布区域疼痛、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应用解剖: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最大分支,由大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和一个细长的运动神经根融合而成,自卵圆孔出颅后入颞下窝,在翼外肌深面分为前、后两干。主要分支有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皮肤,并支配腮腺)、颊神经(分布于皮肤及口腔侧壁粘膜)、舌神经(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牙及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的运动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及二腹肌前腹)、咀嚼肌神经(属运动神经,分支有咬肌神经、颞深神经、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分别支配4块咀嚼肌)


3)操作技术:取患者向上卧位。体表定位:同上颌神经。当针退至皮下,改向外耳道方向或外后方重新进针至标记处,使针尖抵达翼突外侧板后侧的卵圆孔的外口,患者出现下颌点击样感觉,提示针尖已触及下颌神经干。

4)并发症及其防治:穿刺出血:多见于经卵圆孔出颅的蝶导静脉损伤,也见于卵圆孔后外侧出棘孔的脑膜中动脉损伤。

9、舌咽神经阻滞

1)适应证:舌咽神经痛、肿瘤转移性疼痛。

2)应用解剖:舌咽神经起源于延髓外侧面,经颈静脉孔,同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出颅,形成舌咽神经干神经节。出颅后分出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迷走神经节耳支、迷走神经和面神经联系。其主要分支包括窦神经(分布于颈动脉窦内的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体小球内的化学感受器)、咽神经(支配咽粘膜感觉)、扁桃体神经(分布于扁桃体上部和软腭邻近部位粘膜扁桃体神经舌支(分布于舌体后1/3和粘膜及会厌前粘膜的舌支)

3)操作技术:患者取患侧向上侧卧。体表定位:确定如乳突前缘,紧靠外耳道下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用87.5px长,7号短针垂直刺入约2-62.5px,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癌性疼痛,注入神经毁损药0.5-1ml。在CT三维成像引导下操作更为安全有效。


4)并发症及防治:注射药物可能同时阻滞副神经或迷走神经,偶有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注射局麻药剂量不宜过多;穿刺过深可能误伤颈内静脉。

10、半月神经节阻滞

1)适应证:三叉神经痛、该区域癌性疼痛、面部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放疗后疼痛、伽马刀治疗或颅内血管减压术后顽固性疼痛。

2)应用解剖:三叉神经节含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元,由脑桥发出,含部分感觉神经纤维为躯体传入纤维,传导一侧颜面部疼痛觉、位置觉、精细触觉和痛觉,是三叉神经痛主要神经纤维。小部分运动纤维源自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主要支配一侧咀嚼肌运动和传导咀嚼肌本体感觉。三叉神经发出的眼神经支配眶上裂、上颌支经圆孔、下颌支经卵圆孔出颅。



3)一般在CT引导下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后仰。体表定位:经眶外缘的垂直线与口裂的水平线的交点,于同侧口角外侧3-4厘米处的上颌臼齿与下颌骨之间,术者用手指深压的间隙即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局麻下用7250px长穿刺针。进针到4-125px时,针尖触及骨性感觉,提示针尖抵达卵圆孔周围骨面,此时在影像引导下调整针尖进针方向,直至出现电击样或下颌肌肉收缩,说明针尖抵达卵圆孔附近的下颌神经。经CT提示针尖进入卵圆孔内缘,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1ml,(用于排除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或其他组织)数分钟后患者出现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再次检查患者视觉、眼球运动无异常,即可注射药物0.5-1ml。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采取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一般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操作穿刺同上。


11、腰交感神经阻滞

1)适应证:用于治疗下肢灼性神经痛、幻肢痛和糖尿病末梢神经痛。治疗下肢雷诺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性病变和冻伤的等早期血管性疾病。

2)应用解剖:腰交感神经位于腰椎椎体前外侧,一般两侧各有4个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腰交感神经干,上接胸交感神经干,下行于腰椎椎体前外侧和腰大肌之间,经髂总血管的后方入骨盆,与盆交感神经干相连。

3)操作步骤:一般在CT引导下进行。体表定位:患者取俯卧位,确定L2棘突,在CT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及穿刺入路。局麻下用300px长,7号穿刺针,沿CT引导确定路线进针,如触及椎体外缘,再调节针尖到达椎体前外侧的交感神经附近。注射造影剂,显示造影剂位于椎体前外侧,注气阻力消失,回抽无血,注射局麻药15-20ml,数分钟后患者自觉下肢有发热感。注射同容积的无水乙醇。保持原体位4-6h


4)并发症及其防治:穿刺过深可能误伤腹腔脏器或者大血管,穿刺前以及穿刺过程中应在CT引导下进行,尽量避免穿刺损伤。

12、肩胛上神经阻滞

1)适应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疼痛,配合手法治疗冻结肩。

2)应用解剖:肩胛上神经主要由C5-C6神经纤维前支的锁骨上部组成,起自臂丛上干,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深侧至肩胛切迹处,再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沿途发出分支至冈上肌、肩关节、肩锁关节和冈下肌。


3)操作技术:患者取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体表定位:先确定肩胛骨,从脊柱缘至肩峰做一条连线,均分为二等分和三等分,其中点与外1/3连线中点前缘,即为肩胛上神经穿刺点。局麻下用250px长,带有标记的7号穿刺针,垂直进针至冈上窝。将针退出25px,再将针尖向前倾斜5°-10°进针,做扇形移动,直至出现向肘部放射异感。回抽无血,缓慢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



4)并发症及其防治:进针不能过深,以免将针刺入胸膜。使用B超引导可以减少此并发症。



培恩疼痛论坛网站:(http://www.painchina.com)。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