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运动对肿瘤患者的好处
发表者:王斌 699人已读
现代医学角度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人们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发现,运动对于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有保护作用;
还有研究表明,运动能够降低肺癌的风险,而其中可能的机制为运动能够增加肺的通气量和肺的灌注量,这样就降低了致癌物质的气道浓度,并且减少了致癌物质与气道接触的时间。
中医角度
中医认为肿瘤发生与“体虚、气滞、血瘀、痰凝、浊毒”等因素有关。比如气滞血瘀、肾虚血瘀、湿热瘀阻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它的发生与血液的瘀滞关系密切,而瘀血的发生则和全身的气血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平时饮食规律、作息合理,而且还经常运动,那么气血调和,不容易产生瘀滞,患肿瘤的风险将可能下降;
相反,如果平时饮食、作息不规律,经常生闷气,不运动,人体的气血便会瘀阻,久而久之结聚成块也就形成了肿瘤。
因此,古人强调养生的时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经常做导引类的运动(例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之类),不但可以防病,对于比较轻浅的病还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如果已经得了肿瘤,说明体内有气血周行不畅的状态,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行气活血,改善病人的体质状态,再加上病人调节好情绪,饮食、作息规律。这样我们就为肿瘤的治疗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运动时肿瘤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总之,只要能达到心情愉快、身体舒适的程度,各种锻炼方法都可以采用,但是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采取的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尽量以缓和的运动为主。
2、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对于患有不同肿瘤的病人,应充分考虑到疾病与治疗所造成的后果,而区别对待。
例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要加强胸部的运动锻炼来改善呼吸功能,乳腺癌根治术后要加强上肢的活动等。
3、肿瘤患者的运动,要注意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其康复医疗的最大作用。
一般可以全身运动为主,对于局部截肢或伴有脑血管病的患者,还应配合相应的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
4、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在运动锻炼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随着病人机体功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加大,达到应有的强度后,就可以维持在此水平上坚持锻炼。
应防止突然加大和无限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副作用。特别是肿瘤病人长期卧床者,要想恢复原来的体力活动,一般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
5、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运动对肿瘤的康复具有定效果,但亦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8-09-19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