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
发表者:王福 414人已读
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
重要提示:煎药前仔细核对每味药小袋外的说明外,需要特殊煎煮的,请按照特殊煎法煎服;煎药前请撕开小袋包装;纸质茶包不需要撕开,带包与群药同煎。
1、煎药容器:以砂锅、砂壶,搪瓷器皿;不锈钢次之,禁用铁器、铝器。
2、泡药时间及加水量: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二煎的水量酌减。
3、煎药时间:如无特殊医嘱,每剂药煎煮2次;第一煎一般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文火)慢煎20-30分钟;第二煎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15分钟。
4、煎药量:每次煎煮后趁热滤取煎液。成人每剂约200-300毫升。药味多的煎药量宜多些,药量少则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后,应挤榨药渣,避免煎液的损失。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
5、服药时间:如没有特殊医嘱,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饭后15-30分钟服用。
6、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先煎】:(1)一些贝壳类、矿石类中药,如珍珠母、牡蛎、龙骨等,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煮沸20-30分钟。(2)有毒的中药,如附子、乌头等,宜先煎45-6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后下】:在第一锅出锅前5分钟下药合煎,第二煎与所有药物同煎;如薄荷、苏叶、砂仁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不宜煎煮时间过长,需后下。
【包煎】:将方中的个别药物用纱布抱起来煎煮。蒲黄等疏水性强的中药,容易漂浮;含粘液质较多的车前子、葶苈子等中药,易粘糊锅底;旋覆花等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均需包煎
【冲服】:将冲服药另用温开水冲服。如三七粉等。
【冷藏同煎】:一般为鲜药,放入冰箱中保鲜保存,与群药同煎;如鲜芦根、鲜白茅根等。
【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加入少许黄酒蒸化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烊化可不使胶类药物黏附于其他药物或药罐上,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本文是王福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20-01-27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