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4.0
在线服务满意度 暂无
在线问诊量 4588
医学科普
肠瘘的阶段性治疗策略
发表者:王革非 2179人已读
肠瘘是肿瘤、创伤、炎症等疾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预后不佳。随着对肠瘘的认识,肠瘘的治疗策略也在演变。
在上世纪60年代,针对术后发生的肠瘘,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再次手术,切除肠瘘并重新吻合肠管由于肠瘘发生后合并的腹腔感染、出血;肠道炎性水肿,吻合难以满意,往往再次发生肠瘘,也没有良好的ICU脏器功能维护手段反复多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所造成的打击,最终导致患者死于感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肠瘘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
当人们认识到肠瘘早期确定性手术成功较低后,治疗策略亦发生转变,转而采用分阶段处理第一阶段:早期及时发现肠瘘、对抗脓毒症、维护脏器功能、使用生长抑素减少肠液分泌、加强肠瘘引流、控制感染等系统性治疗,尽可能稳定患者病情--这个阶段的原则是保住生命;第二阶段:针对肠瘘进行评估,并决定营养支持方案,尽可能促进肠瘘自行愈合--这个阶段的原则是促进肠瘘自行愈合;第三阶段:对于不能自行愈合的肠瘘患者,在腹腔粘连松解、营养状况改善、脏器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实施确定性手术--这个阶段的原则是尽可能安全的手术治疗。从上世纪70年代采用上述分阶段处理策略后,肠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至20%左右,我们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肠瘘与腹腔感染治疗中心在黎介寿院士和任建安所长的带领下,目前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
其中死亡率最高的就是第一阶段,尤其是肠瘘合并的腹腔感染,因为目前腹腔感染面临着泛耐药菌的危害(一旦出现耐药菌的血流感染死亡率成倍增加)、急性危重症向慢性危重症的迁延、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致命困境。如何打破现在的困境,在于及早的认识并及时有效的感染源外科治疗措施的实施。
目前医学尚无法完全避免肠瘘的发生,但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肠瘘的死亡率,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是王革非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7-29 11:06
网上咨询王革非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