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女性生殖健康科普
发表者:王山云 10286人已读
生殖健康是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关于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人享有生殖保健”。定期的妇科普查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保护尤为重要。
盆腔检查又称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检查。检查前应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排便后检查。患者取膀胱结石位。臀部置于台缘,头部略抬高,两手平放于身旁,以使腹肌松弛。
阴道炎
女性生理情况下有一定量的阴道分泌物,清亮、透明、无味、不引起外阴刺激症状。阴道内有微生物寄居形成阴道正常微生物群,阴道有自净的生理特点以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并不致病。当体内雌激素降低、频繁性交、阴道灌洗、长期应用抗生素抑制乳酸杆菌生长,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外源病原体侵入,会导致阴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炎症。
1.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表现为外阴瘙痒、稀薄脓性、泡沫状分泌物。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当全身或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发生。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凝乳或豆腐渣样。
3.细菌性阴道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的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4.萎缩性阴道炎: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的妇女,及产后闭经、药物假绝经治疗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感染严重者呈脓血性白带。
5.性传播性疾病: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等。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主要有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热,偶有下腹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水肿,充血等宫颈炎表现,上行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症,子宫内膜炎、宫外孕和不孕症等。
常见宫颈疾病
1.急性子宫颈炎:指子宫颈发生急性炎症,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2.慢性子宫颈炎: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或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包括:
①慢性子宫颈管粘膜炎,表现为子宫颈管黏液及脓性分泌物。
②子宫颈息肉:由于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极少恶变。较大的息肉可在月经干净3-7天门诊摘除,根蒂较粗的需宫腔镜下摘除。
③子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导致腺体及间质增生,子宫颈深部的腺囊肿均可使子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硬度增加。一般不需处理。
④子宫颈腺囊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子宫颈的生理性变化。当子宫颈局部损伤或子宫颈慢性炎症使宫颈腺管口狭窄,也可导致子宫颈腺囊肿形成。通常不需处理。
3.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曾称“宫颈糜烂”,并认为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但目前已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而实际只是一个临床表现。可分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
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妇科癌症的第二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预防子宫颈癌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筛查遵循“三阶梯”程序: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组织活检。
中医药治疗带下病的优势
中医学将带下量、色、质、气味发生的异常统称为带下病,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邪,湿邪损伤体脉导致带脉失约。治法包括清热解毒、健脾祛湿,止带三个方面。用药途径有外洗、坐浴、阴道纳药、结合辩证内服给药,整体调理,从而达到治愈效果。对临床上反复发作的白带异常疗效显著。
本文是王山云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07-17 16:47
希望能多关注女性健康知识
期待医生更新:妇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