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你为什么更怕冷?
发表者:王涛 962人已读
寒潮一阵接着一阵来袭,气温骤降的季节里,有人早早的穿上了厚衣服,端起了保温杯,却还是冻得手脚冰凉;而有人却火力十足,丝毫不怕冷。
同样的温度下,为什么不同人对寒冷的感知不同?
其实,除了体质原因,日常习惯和饮食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抗寒能力。
一.中国人为什么更怕冷?
去过欧美国家的人会发现,很多地方没有热水提供,这让从小习惯喝热水的中国人十分不适应;
天气转凉,似乎中国人也比外国人穿得更厚,捂得更严实;
坐月子对于中国产妇来讲可是头等大事,有很多禁忌,但欧美国家却没有坐月子这个观念。
为什么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寒冷的态度截然不同?
1.生活习惯差异
中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影响。
早在新石器时期,在陶器运用上就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人发明了陶鬲(lì)和陶鼎,这两种炊具方便煮水煮粥,也就是后来“开水壶”的原型。而西方的陶器大多是用来装物品的。由此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偏重于吃温热的食物。
另外,中国人喜欢喝热水,源自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习惯用开水泡茶。
2.体质不同
中国人怕寒冷还与体质因素密不可分。
西方人饮食以肉食、奶酪为主,体质一般偏热,中国人吃谷物、蔬菜较多,体质偏寒。《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指出,除平和体质(正常体质)外,我国居民阳虚体质占比最大(16.4%)。
阳虚指人体的阳气不足,阳气有温煦作用,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则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大便不成形等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还和后天不良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等。
二.让你越来越冷的7个习惯
秋冬季节,很多人会出现怕冷的情况,但“感觉冷”不一定是真的寒冷,也许只是不良习惯惹的祸。
1不爱运动
运动时肌肉收缩可产生更多热量,中低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是安静时的3~5倍,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则是安静时的10~20倍。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2吸烟
美国心脏协会会刊《循环》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会对人体血液循环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即使抽一根烟,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明显下降。
3衣物太紧
紧身衣物易导致手脚等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甚至诱发冻疮。当气温偏低时,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4爱吃素
很多人吃素后还控制主食的摄入,用果蔬代替,这样会导致人体热量不足,更不耐寒。如果习惯吃素食,应适当增加主食比例。
5吃寒凉食物
爱吃寒凉食物,如秋冬季节吃冰激凌、喝冰水等会使身体阳气不足,导致畏寒。因此,应避免在秋冬季节吃寒凉食物,也应少吃西瓜、绿豆、鸭血等凉性食物。
6过度节食
食物摄入人体后,一般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用于保持体温和供人体散热。吃得太少,身体能量跟不上,会使人体气血亏欠,内脏营养不足,导致四肢寒凉。
7疏于保暖
缺乏保暖意识,穿着过少,会使人体代谢变缓,更容易失去热量。
春秋衣服过薄都会消耗体内热量,相较而言,女性身材娇小,产生热量的肌肉群更少,代谢率更低,因而更易丧失热量。
当气温降低时,应及时增加衣物,减少身体通过皮肤传导、散发热量。
三.5件事拯救怕冷的你
建议怕冷的人从以下几方面调养身体。
1.吃对食物
如牛肉、羊肉,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胡椒、咖喱等调味品,不要大量吃西瓜、黄瓜、梨、螃蟹等寒凉的食物。
以下几种微量营养素参与能量代谢,如果缺少会降低人体的御寒能力:
(1)维生素C: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
(2)B族维生素: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体内起到辅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3)铁: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而缺氧则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
(4)钙:钙离子有助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5)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抵御寒冷。
2.动则养阳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3.多晒太阳
天气转凉,如果户外活动减少,可在阳台上晒晒背部,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
4.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控制在40℃左右,同时可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5.护好“重点部位”
阳虚体质者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以下几个部位:
(1)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得不到保护,体内阳气容易外散,天冷出门建议戴顶帽子,最好盖住前额和耳朵。
(2)颈部
冬天最好穿有领子的衣服,外出戴围巾,平时可艾灸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
(3)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凉,人的“先天之本”也会受牵连,日常可经常摩擦腰部,双手相搓,以略微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4)膝部
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
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
本文是王涛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10-24 19:07
网上咨询王涛大夫
王涛的咨询范围: 尿中泡沫增多、蛋白尿、尿潜血、尿白细胞增多、血尿、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痛风石、痛风性肾病、肾淀粉样变、肾小管酸中毒、尿崩症、肾囊肿、多囊肾、肾积水、肾结石;常见肾脏病的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风湿痛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水肿、尿频、尿潴留、肾虚、腰痛、阳痿、早泄、手淫、遗精、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头晕、头痛、失眠、落枕、腰膝酸软、肩周炎、腰痛、乏力、恶心、烧心反酸、食欲不振、焦虑、抑郁、中年危机、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状态调理等中西医结合诊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