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白内障手术类型
发表者:王斌 5996人已读
(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其含义是指在同轴光照明下的显微手术。基本的手术方式是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娩出,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
白内障外摘除术的主要优点是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适合于成年人核性白内障。目前在发达地区,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缺点是部分病人在术后1~5年内因后囊混浊影响视力,需再行后囊切开术。
(2)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是指离断晶体悬韧带之后将晶体完整摘除的手术。适应于老年性白内障有晶体硬核或晶体脱位者。术中可用特殊的囊镊夹住晶体前囊或经冷冻头与晶体冻结粘连在晶体前囊将晶体摘除切口外。目前很少采用这种手术。
由于术后失去了晶体的支撑作用,玻璃体动度增大,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目前已较少做这种手术。但在不发达地区,多数医院尚不具备显微手术条件,囊内手术仍是主要的白内障术式。对条件较好的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可行透巩膜的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3)白内障吸出术: 是指将晶体前囊刺破后抽吸出混浊的核和皮质的一种囊外术式。主要用于硬核的先天性白内障和软性白内障。近年这一手术已演化为晶体切除术。
(4)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囊外摘除术式。基本方法是在角巩膜缘做一3mm小切口,伸入超声粉碎器将晶体核粉碎后抽吸出来,适用于核为中等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未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5)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一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对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而言,切口较小(只需要5.5-6.0MM的切口),而且不需要缝合,简称MSICS术。MSICS的优点:视力恢复快,早期视力恢复带来患者更好的舒适性,手术切口稳定性强,手术源性散光减少(屈光稳定性),驱逐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低,术后检查与随访相对较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相对较少。
(6)晶体囊膜切开或切除术:是指将混浊的后囊以及附着的皮质中央切开达到透光目的。主要适用于先天性白内障或后发性白内障。可应用YAG激光行后囊切开术或膜切开术。
(7)光学虹膜切除术:以往对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多采用鼻下方节段性虹膜切除术。利用周边部透明晶体透光,增进视力。由于光线来自视轴外区,成像质量较差。手术后矫正视力多不满意。手术还破坏了虹膜的屏障作用,为以后的手术和光学矫正带来困难。目前已不主张做这种手术。
本文系王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斌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08-11-22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