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家有二胎,如何教育?

发表者:张炜 人已读


二孩时代,网络上有不少一胎孩子威胁父母,不让父母生二胎的,两个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如何让大宝二宝和睦相处?父母如何与大宝亲密相处?——— 这成为不少家长苦恼的话题。

其实,在家长苦恼之前应该先思考,为什么大宝对二宝的出生如此排斥?家长(或其他人)做了什么让大宝有这么大的危机感?首先,就是言语暴力,很多人喜欢对大宝说“你就要有弟弟妹妹啦,你不听话爸爸妈妈就喜欢弟弟妹妹,不喜欢你了。”“你有弟弟妹妹了,弟弟妹妹分你爸爸妈妈的财产。”其次,很多孩子耳濡目染,看到别人家的家长喜欢对大宝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如果大宝还是不让着二宝,家长就言语暴力或肢体暴力一起上。所以,在孩子眼里,弟弟妹妹就是一种威胁的物种,让孩子感觉自己因为弟弟妹妹而不安全,很焦虑。这样,孩子就无法快乐地接纳弟弟妹妹。

二宝出生后,家庭成员都要经历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生活节律会重新修改,可能有爷爷奶奶来帮忙,二宝占用了所有家长的精力和资源,原来的三口之家的平衡被打破,生活处于短暂的混乱之中。在混乱中,每个人可能都会出现一些焦虑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投注到大宝身上,大宝原来的某些习惯可能被家长视为“添乱”“不懂事”,这些经历都会让大宝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了,很自然的,大宝会把原因归结到二宝身上,是二宝抢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因此对二宝产生敌意,自己非常焦虑。那么大宝如何表达自己的焦虑呢?通常他们不会用言语表达,而是用行为来表达,比如,大宝往往会更加缠着妈妈,故意欺负婴儿,甚至连生活自理能力都倒退,要求爸爸妈妈帮忙。可是,当大宝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也很焦虑,很生气,主观地进行批评、教育,却给不到大宝他最需要的关爱,导致大宝的心理成长面临很大的创伤,孩子会认为“我不好”“我不可爱”“我是个没人爱的人”,以至于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首先,父母要知道,即使没有二宝,大宝在正常成长发育阶段,也会经历三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叛逆,第一个逆反期是 2--3岁,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萌发,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这个时期和二宝发生“争抢”是很正常的,如果家长顺利引导,孩子从意识上开始与父母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第二个逆反期是7-9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这个时期二宝的出现会让大宝有很多的情绪反应,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

其次,家长还应该了解大宝和二宝的心理特点。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菲利浦•维里认为,“家庭里排行的顺序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兄弟姐妹之间为取得父母情感上的关注,所进行的竞争和采取的对策是成年后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老大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经历了一段独占父母关爱的时光,很受父母重视,希望老大承担家庭事业。父母对老大的爱不是溺爱,而是更严格的爱,因此,老大一般责任感强,比较厚道。而父母对老小一般没有承担家庭重任的期待,老小的生活环境压力小,所受到的规章制度,或条规等都比老大少很多,比较宽松,因此排行老小的小孩聪明乖巧,创造能力强;思维能力较灵活也能更与人相处,缺乏毅力,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求助别人。所以,和大宝发生矛盾时,二宝更善于调动家长来帮自己,比如抢玩具,二宝就学到,哭,让家长帮自己抢夺。

第三,家长还应当反思自身情绪与教养子女的关系。父母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更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期望,比如对家庭关系、对夫妻感情以及对亲子关系,希望有更多的温情,但是,当现实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会失望,进而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一些不良的认知,从而更加影响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很自然的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因此,家长应该控制自己,不让那些与孩子无关的负性情绪影响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最后,家长应该看到两个孩子共处的好处,比如,两个孩子相互关爱,相互陪伴玩耍,这时,家长可以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看孩子”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大宝可以从二宝那里享受到“老大”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二宝从小受到哥哥姐姐的调教和训练,智力开发得比较早,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习,因而性格通常比较灵活、快乐,也更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即使争吵,也是学习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谈判的本领的过程。

建议:

1.家长要对大宝的情绪多一些关注,让大宝尽量表达他的情绪和想法,或者,让老大有时也来个撒娇什么的,这样可以训练他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感觉到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和情绪;对于老小,也要让他承担一些责任,要注意培养他的独立性。不要总想着他是小的,就强迫老大事事让他,这个互动最好让两个孩子自己进行,家长少干预。

2.家长要训练孩子们的责任感,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他们自己负责任的。不要强势地介入孩子们的争吵,让他们在争吵这种人际关系中去学习争取和放弃部分权利。

3.不要过分强调“男女有别”,不要过早给孩子们贴上性别的标签,而是突出每个孩子的优点,真诚的表扬,适度的挫折。

4.爸爸要多陪伴孩子。爸爸多带孩子可以减轻妈妈的焦虑,让妈妈情绪平稳,让孩子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爸爸参与孩子成长的要点,就是多带孩子玩,而非找问题、苛求孩子改正某个行为习惯。


本文是张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