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4.6
在线服务满意度 97%
在线问诊量 14979
医学科普
口服避孕药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发表者:吴高松 246人已读
口服避孕药,一般为复方口服避孕药,是一种通过服用复合雌激素和孕激素来控制生育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短效口服避孕药,每天都需要吃一片来达到避孕效果。例如: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悦(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注意!此处的避孕药并不包括事后的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是明确有害的。
偶尔听到口服短效避孕药可能增加癌症风险,那口服避孕药到底安全吗?
2017年底,丹麦学者在医学界全球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一项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讨论。研究人员观察了丹麦180万名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平均随访10.9年。结果显示:跟从来没有使用过激素避孕药的女性相比,正在使用或者最近使用过激素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风险会有轻微的上升,每7690人使用1年的激素避孕药会增加1例乳腺癌病例。使用年限小于5年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会在停药后消失,而使用年限大于等于5年的女性乳腺癌可能延续到停药后。 虽然这个风险增加非常低,但还是会引起广大女性的担心。然而,2018年初,发表在同样是顶级医学期刊《JAMA ONCOLOGY》上的另外一篇文章则发现口服避孕药可以显著降低卵巢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该研究对10万名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女性进行了超过15年的追踪随访,结果显示:与使用口服避孕药<1年的女性相比,使用年限≥10年的女性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均显著降低。 2018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国际人口理事会等多个国家、多所知名大学的学者讨论了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风险的争议。 主要观点有: 多项高质量研究表明,使用激素避孕药与从未使用相比,任何原因所致死亡风险显著减少; 全球孕产妇死亡率高发,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分娩仍然是女性健康的风险; 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更易接受临床筛查和癌症早期诊断,从而更易早诊早治各种肿瘤疾病; 口服避孕药可能推迟首次生育年龄,首次生育年龄晚本身就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口服避孕药中的激素不一定是导致乳腺癌风险升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基本可以确定的是,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有明确的降低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可以降低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风险,可能轻微增加乳腺癌风险。按目前的研究结果,口服避孕药基本是安全的,口服避孕药不仅可以避孕,还能控制“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症状,是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唯一药物。因此,作为治疗药物,我们认为它是基本安全的,口服避孕药控制多囊卵巢进展的获益大于可能存在的风险。 作为避孕方式,健康女性仍然可以选择此方式避孕,但是不建议曾患乳腺癌的病人选择此避孕方式。
比起激素避孕药的癌症风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女性避孕情况。我国年轻女性的意外怀孕率以及流产率非常高,而流产不仅对身体有伤害,还可能导致后续不孕不育,也会对女性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因此,普及避孕知识非常重要。除了口服避孕药还有多种避孕方式,下次推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育龄期女性常见避孕措施的有效性跟优缺点。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医科院肿瘤医院王靖医生 ,作者王靖、翟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21-02-26 08:26
网上咨询吴高松大夫
吴高松的咨询范围: 医疗特色 1)甲状腺功能保护性手术。在国际上,发表五种冠名“吴高松”的甲状腺规范术式(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刊VideoEndocrinology);发表术中预测神经功能完整性的标准,为甲状腺手术精准功能保护提供参考(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刊Thyroid);发表“甲状旁腺功能分型”,提出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策略;发表“临床实用性喉上神经分型”,提出喉上神经解剖性功能保护理念。是国内外手术量最大并发症最少的团队之一; 2) 乳腺癌功能保护性手术。原创性手术方法—上肢淋巴系统功能保护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封面论文发表在美国乳腺外科学会及外科肿瘤学会会刊外科肿瘤年鉴,并同期刊发国际权威专家长篇正面评论。是国内外手术并发症最少的团队之一; 3)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根治性手术。对复发率极高的临床难治性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等慢性乳腺炎性疾病,创新及规范了一系列治疗方法,是国际上复发率最低、美容效果最好、手术量最大的团队之一; 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个体化治疗。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新术式,提出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全程全天候终生管理策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