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水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何治疗?

发表者:翁文水 人已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的疾病。

一、诊断依据

1、常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发病的年龄段和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除青壮年发病率高外,老年人和儿童(18岁以下)并非少见。

3、腰椎4、5或腰椎5与骶椎1的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最高,可占90%以上。

4、反复发作腰痛和/或放射性下肢痛,一般急性期较为严重,咳嗽、喷嚏或大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可能减轻。病程长者可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可能引起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

5、腰部僵直,活动受限,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后凸,腰椎侧弯,在椎间盘突出间隙相对应的棘突旁有压痛或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有助于突出定位诊断。马尾神经受压者可出现提肛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6、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显示生理弧度改变,病变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并排除骨折、骨质破坏等改变。腰椎CT可明确诊断并定位,提示突出方向、形态和程度,椎管形态大小,关节突关节增生等征象。

7、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进一步作MRI检查,以充分显示腰椎管及椎间盘突出的整体情况,提供椎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突出物是否脱垂、是否侵入后纵韧带下及马尾神经等细节。

二、中医证候分型

1、气滞血瘀: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困难,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犯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犯腰: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部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偏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迟。偏于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怠倦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三、现代医学分型

1、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椎管前方后中央,主要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2、外侧型:突出物位于椎管内外侧方,神经根受挤压。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

3、极外侧型:突出物移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椎管侧壁或根管(侧陷窝),主要引起根性痛。

四、治疗方案

1、辨证施治

在腰部及患侧及患侧下肢施以滚法、按揉法等手法,可做腰部拔伸牵引法和腰椎侧位斜扳法;也可做适度的患侧下肢被动直腿抬高等。

2、其他疗法

A、卧床:急性发作期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格卧床1-2周,其后可在保护下适当活动。

B、针灸:适用于所有患者,重点针刺穴位有肾俞、大肠俞、次髎、华佗夹脊、环跳、委中等穴。

C、牵引:结合卧床休息,可作床边骨盆牵引,牵引重量15-20KG,每日1-3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3-4周为一疗程。电动机械床牵引,牵引重量小于患者体重的三分之一,每日1-2次,每次半小时,3-4周为一疗程。少数患者在牵引后有腰腿痛加重倾向,应停止牵引治疗。

D、封闭:常用椎间孔神经根或骶裂孔封闭治疗或腰部硬膜外封闭治疗。

E、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症状严重者可短期用脱水剂或激素类药物。也可用活血化瘀中药。

五、并发症处理

1、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推拿治疗,卧床休息。可用脱水剂或激素类药物治疗,亦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必要时可用封闭疗法,或建议手术治疗。

2、麻醉意外:若在封闭时出现麻醉意外,按操作常规处理。

3、皮肤破损:治疗部位出现皮肤破损,应停止手法采取抗感染等措施。

六、注意事项

1、中央型和极外侧型椎间盘脱出一般慎用推拿治疗。

2、推拿治疗时,对突出物巨大或有钙化者、马尾神经受压者、继发椎管狭窄者,不宜用后伸扳法或踩跷法。

3、建议在采用椎管封闭疗法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危害。

4、保守治疗期间可用腰围保护,但不宜长期使用。

5、避免久坐,忌坐沙发矮凳;避免腰部遭受震荡,不宜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或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

6、正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放射性腰腿痛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者,或症状严重,有明确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尤其是肌力明显减弱并影响工作生活者,或有马尾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建议手术治疗。

七、疗效评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本文是翁文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