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科学治疗 共享美好!唐都医院成功举办大型帕金森义诊讲座

发表者:王学廉 人已读

最美人间四月天,处处花红柳绿,一片春意盎然。临近4·11国际帕金森病日,唐都医院在4月8日成功组织大型帕金森病义诊讲座,吸引了将近300名患者与家属前来参会,并对此次活动给与高度评价。

每年的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唐都医院都会举办各种病友会活动,有室内的讲座义诊,也有户外的结伴出游。到今年4月,已经是第十届。


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讲到,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程长、症状复杂、呈渐进性。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康复锻炼等三个方面。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外科治疗尤其是脑起搏器手术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学廉教授说,“脑起搏器疗法不同于一般的手术,术后需要通过程控、药物调整、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脑起搏器疗法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心理科、康复科等。”

“早期诊断,药物治疗;术前评估,影像定位;术中麻醉,外科操作;术后程控,肢体康复;随访复查,全程协作”——王学廉教授总结道。

微信图片_20180412093423.jpg

唐都医院老年病科李宏增主任讲到,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需要遵循“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权衡利弊、联合用药、强调个体化”的原则,在兼顾患者病情的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其他自身因素,比如年龄、职业状况、经济能力等。

随后李主任讲述了各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特点、病情早中晚期用药的不同等知识,从帕金森第一代药物讲到最新药物,从药物的药理讲到药物的远期效果,特别是帕金森病抑郁与其他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用药选择,一一娓娓道来。

王学廉教授为两名“抗帕明星”颁发科普宣传大使证书

赵元春说,他今年54周岁,2009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当时感觉所有的一切都跌到了低谷,情绪低落,身体僵硬,浑身颤抖,坐难受,站难受,躺着更难受,晚上睡不着觉。看了很多大医院,中医的针灸,推拿,吃了几百副中药,一个月的药费就得2000多块钱,但病情仍没有得到改善。病越来越重,药越吃越多,到了2016年,病情已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整个家庭被笼罩在阴霾当中。

“那时候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赵元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到了唐都医院,做了脑起搏器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我就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也能自理,还在家带孙女,我也有了自信,整个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使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义诊咨询现场

后记:全球有逾5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有超过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占世界近一半——在中国,每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帕金森病人,预计每年年新增病患10万人。

作为一种进展性的终身疾病,帕金森病症状繁多,不仅有静止时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可能失去工作能力,更甚者会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负担。

帕金森病具有病程迁延、诊断困难、治疗困难的特点,误诊率很高,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普及疾病常识与治疗知识。我们将不断努力,造福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

本文是王学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