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卫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

小柴胡汤合方治杂病.贾春华(摘录)

发表者:邢卫光 人已读

五脏元真通畅是人即安和的充分条件,机体阴阳和平就能健康,这是张仲景使用方药治疗疾病的原则,而《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且柯琴于《伤寒论翼·少阳病解第三》言:“少阳为游部,其气游行三焦,循两胁,输腠理,是先天真元之气,所以谓之正气”,也因此《灵枢·根结》才谓:“少阳为枢”,揭示了少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枢纽,是表里出入、上下升降、阳生阴长、水火运行、虚实转化之枢机。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主方,提示具有调节阴阳气血动态平衡的作用,能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统一,也就是小柴胡汤在促进“五脏元真通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贾师常
以小柴胡汤与其他方剂相合治疗疾病。不仅善于运用小柴胡汤合方来治疗疾病,在具体的药味加减方面也颇有见地,认为具小柴胡汤证的病人不一定都需要人参来扶助正气,只有病
人气虚明显时才酌加人参或党参;且贾师非常注重脾胃的顾护,认为中焦居人体之中,能斡旋机体气机,中焦强健则可强身,还可促进药物吸收而提高疗效,因此惯于合方中配伍茯苓、白术二品(合用四君子汤之意),白术甘温补中、补土燥湿,偏于守中;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止泻,偏于下行,两药相伍一健一渗、守中有通,从而健脾和胃。
1.慢性萎缩性胃炎———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枳实芍药散加减
某,男,41岁,于2014年2月25日初诊。病人自述胃脘部痞满疼痛,甚则痛引两胁腹,食少纳呆,眠差,小便可,大便数日一行,经西医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刻下症见:面色晦暗,尤其眼窝下明显,舌暗,苔黄腻,脉弦细涩。诊断后拟以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与枳实芍药散加减,方药为:柴胡6g,黄芩10g,清半夏6g,生甘草6g,党参10g,枳实10g,白芍10g,茯苓15g,炒白术6g,当归10g,丹参25g,香附10g,陈皮10g,炒鸡内金10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二诊时,患者表述药后胃脘部不适感明显改善,但仍偶而失眠,由于患者主症未变,故效不更方,以原合方再配以夜交藤30g。三诊时,病人表示胃脘部症候基本缓解。
(按):此乃少阳枢机不利,气滞于中而痞满疼痛,致使上焦不通而津液不行,故大便数日一次,应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木不被土困,进而上焦得通则心下不满而欲食,津液得下则大便自下。又该患者胃脘痛年久不愈,罹及肝脾之络,并且其两目周围呈现环状黧黑,为血分有滞之象,应采用活血通络之法;加上食少纳呆,气血生化无源,无以奉养心脑,致使神志不宁而不寐,故治当以调气和血。枳实芍药散虽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但具行气散结、和血止痛之功,再合用陈皮、香附、四君子汤加减则行气活血、建中益气;因久病入络,方中伍以丹参入血份之药,活血有利于理气,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再配伍鸡内金健胃整肠、助益消化。此外,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还常适量配以如当归之养血药以防理气药苦温香燥太过,劫伤肝胃之阴,使胃失润降,加重病情。全方共达健胃止痛、调和气血之功效。
2.反流性食管炎———小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
某,男,32岁,于2014年4月6日初诊。患者自述晨起反酸严重,平卧加剧,胃胀,口苦、口臭,便干、便难,小便黄,经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由于西药治疗后胃部不适感加重,遂改寻求中药治疗。刻下症见:面色萎黄,腹不满,舌淡,苔微黄稍厚,脉细数。拟用小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方药为:柴胡6g,黄芩10g,清半夏6g,生甘草6g,生姜10g,红枣10g,黄连5g,吴茱萸3g,茯苓15g,炒白术6g,煅瓦楞子12g,炒白芍12g,炒鸡内金6g,陈皮10g,蒲公英15g,生黄芪10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二诊时,患者自述药后胃胀明显缓解,晨起仍有反酸,于原合方中去生黄芪、加枳实10g,白蔻仁6g。三诊时,病人自述病情大部分改善。
(按):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主要的病机为胃失和降。由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而胃胀、反酸、便秘皆为胃失通降、邪气壅塞胃肠而产生气滞、气逆之象,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所言:言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居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此病证符合《伤寒论》第230条之病机,予以小柴胡汤和胃降逆:“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配伍治疗吞酸、呃逆、上呕之常用方———左金丸,是用黄连之泻热来直折火热上炎之势,吴茱萸温胃降逆而引热下行,两药合用辛开苦降、泻火疏肝、行气止痛。两方相合,对于治疗肝胃气滞而郁热型之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有效。方中再用瓦楞子制酸,炒鸡内金消食健胃,芍药、黄芪寓有黄芪建中汤之意,并少佐陈皮、蒲公英等理气、清热之品,使全方得以疏肝和胃,补而不壅。
3.肝硬化———小柴胡汤合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某,男,44岁,于2013年2月26日初诊。病患自述经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平日肝区疼痛,胸胁胀满,背、臂时发酸麻胀痛,时感倦怠乏力,大便偏干。刻下症见:面色焦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涩。生化检查:ALT:48U/L,AST:44U/L;B超示:弥漫性肝硬化,脾稍大。以小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方药为:柴胡6g,黄芩10g,半夏6g,甘草6g,延胡索10g,川楝子6g,茯苓15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山甲5g,鳖甲6g,陈皮10g,鸡内金6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并嘱其药后用药渣热敷肝区。
复诊时病人表示疼痛症状减轻,随证加减。3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在某三甲医院之检查结果为ALT:36U/L,AST:22U/L,B超所见:弥漫性肝硬化,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按):此病患病性虚实夹杂,证属瘀血阻滞、脾虚运化失司,其病机为邪毒入侵,内舍于肝而肝血滞,肝木克土,脾气郁,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痰阻,积聚成块;又肝木克土日久而脾虚气损,气血生化失健则气血俱亏;并且脾虚生湿,湿阻生痰,遂而痰与瘀互结。《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中指出“乳下两旁,胸骨尽处痛者,乃上下阴阳不和,少阳枢转不利也,伤寒病中每多此痛,当助其枢转,和其气血,上下通调则愈矣,宜小柴胡汤加味”;又言“两胁之上痛者,少阳之气不和也,宜小柴胡去参、枣加牡蛎、青皮之类”。根据“郁结者疏之,瘀积者活之,湿阻者化之,虚损者补之”的治疗原则,采用理气活血、益气软坚、疏木培土等攻补兼施的治法,拟用小柴胡汤配伍治疗痛证之要方———金铃子散,以金铃子、延胡索二药一气一血、一寒一温,疏肝泄热、行气活血,而方中再加以黄芪益气,当归、白芍补肝体、助肝用,生薏苡仁、白花蛇草利湿清热解毒,鳖甲、山甲攻坚散结,陈皮、炒鸡内金化痰理气消积,全方通畅气血,以鸣“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之效。
4.经行头痛———小柴胡汤合四妙丸加减
某,女,26岁,于2013年2月26日初诊。病人自述经常性经行前一周开始头痛至月经结束,经量少、质稠、秽臭,平时带下色黄,小便黄,腰腹胀痛,面起痤疮一年,痤疮颜色鲜红。刻下症见:面色晦暗,有黄褐斑,舌边红有瘀斑,苔薄略腻,脉细数。选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与四妙散加减,方药为:柴胡6g,黄芩10g,清半夏6g,生甘草10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黄12g,苍术10g,黄柏10g,怀牛膝15g,生薏苡仁30g,茯苓15g,炒白术6g,土茯苓30g,败酱草25g,蒲公英25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1个月后,患者陈述病情改善甚多。
(按):《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证的论述中有“休作有时”之谓,其‘休作有时’一证,即指所有发作性疾病,都是小柴胡汤之证。因此不仅“往来寒热”的休作有时可用小柴胡汤,其他只要有“休作有时”的情况如头痛、关节痛、胃痛、乃至腹痛等病证,都可用小
柴胡汤治疗。因此,使用小柴胡汤,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外,“休作有时”四字也是辨证的重点。少阳枢机不利是经行头痛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肝郁脾虚是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重要病机,故治疗当以和解枢机、养血疏肝、培土建中为根本。妇女以血为本,治病必治血,而四物汤扶正活血,为补血调血之祖方,小柴胡与四物汤相合则气血相和、阴平阳秘而头痛自愈。再加上四妙散清热利湿、健运脾胃,土茯苓、败酱草、蒲公英、徐长卿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以上诸药相伍,共奏效如桴鼓之功。
5.痫证———小柴胡合二仙汤加减治疗
某,女,53岁,于2014年2月25日初诊。患者自述两年前因车祸受惊,复因感冒而发热、抽搐,经治疗基本痊愈;于半年前复发,经常突然仆地,抽搐,口吐白沫,约每15d发作1次,或每因焦急郁怒而诱发;曾在省某院确诊为癫痫,给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卡马西平等药治疗,效果不佳。平时口苦口干,焦燥易怒,便秘。刻下症见: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数。以小柴胡合二仙汤加减,方药为:柴胡6g,黄芩10g,清半夏6g,生甘草6g,知母10g,黄柏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生白术6g,茯神15g,胆南星6g,天竺黄10g,珍珠母15g(先煎),白芍12g,女贞子15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二诊时,患者自认身体较为轻快,焦躁易怒次数降低,目前持续治疗中。
(按):痫证其病在气、在血,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肾主骨生髓,充脑,藏真阴而寓元阳,为生命活动之根;又《素问·举痛论》中云“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由于患者气机逆乱,导致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是以作痫证,故以小柴胡汤调解气机、二仙汤双调阴阳,即用仙灵脾、巴戟天补肾壮阳、补益精血,知母、黄柏清泻肝火,以保肾阴,诸药相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方中再配伍白芍、女贞子滋补肝肾,胆南星、天竺黄、珍珠母清热祛痰、安神定惊,从而气血阴阳调和,则诸症缓解。
6.突发性耳聋———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
某,男,60岁,于2014年2月26日初诊。病人自述因知家中发生变故,突发耳聋,烦躁,口渴,腹胀,纳呆,便秘,小便黄。刻下症见: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数。采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方药为:柴胡8g,黄芩10g,清半夏8g,茯苓15g,炒白术6g,僵蚕10g,蝉蜕10g,姜黄6g,生大黄6g(后下),石菖蒲6g,辛夷花10g,甘草6g,1剂/d,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7剂。二诊时,患者自述药后听力恢复,偶有耳鸣,出现咽痛,咳嗽,加桔梗10g,金银花10g,金果榄10g。三诊时,病人自认为病情几乎改善。
(按):《灵枢·根结》篇云:“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素问·厥论》篇云“少阳之厥则暴聋”、及《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肝气逆则耳聋不聪”,可知耳部为少阳胆经所循,若少阳经被邪气所郁则耳部病变。此人痰火郁结,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气滞血瘀,少阳枢机不利、升降失和,火郁于里,耳窍经脉痞塞而致聋,治当化滞疏机、升清降浊。升降散增加小柴胡汤上下通达的力量,小柴胡汤与升降散共伍使得全方药性趋于平和;方中再配伍辛夷花芳香通窍、石菖蒲豁痰化湿,于是得见气机疏利、升降相施、表里两清、周身气血流畅之疗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04